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9:09: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应用型专业转型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建筑学专业为例
摘要:在十三五应用型专业转型背景下,地方院校应以特色创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思路。整合“专业、地域、学院”的自身特色,拓展思路、利用企业和高校资源,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反馈,积极调整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开放型的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缓解我国人才结构性的矛盾。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转型、建筑学、教学模式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
——A case study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LiMo1(Correspondence author) City Institute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asmine_0201@126.com
SuiXin*2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uixin@dlnu.edu.cn
Shihua3 City Institute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ihua0255@sina.com
(Address: No.18, Liaohe West Road, Dalian Economic &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 China,116600 )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pplied specialty in the ‘13th Five-yea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the characteristic innovation as the basic thought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teg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enterprise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ources, and actively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Summary and feedback, and establishing a set of practical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in architecture specialty,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ina's talent structure.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 Architecture; Teaching mode;
1.问题提出
现阶段,我们每年输出的大学生约700万,就业率不到80%。这远远低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率95%。突出的一个重要矛盾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解析了教育部对于2000年以后新升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教育转型的迫切需要。新升本科院校,应积极转型发展,为社会输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职业技术型人才,以缓解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
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科专业的基本特点是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主要是要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人员。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教研究课题.GHYB160005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工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李茉(1982-)女,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建筑教育工作,村镇建设研究方向。
建筑学科,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融合了工程技术、社会学、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在建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并具备策划、施工、管理、经营等多方面能力的多元化宽口径人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以辽宁省’十三五’课题为依托,结合教学工作,欲以点带面,先以建筑学专业试点研究,并总结优秀的实践经验,逐渐拓展到工程类专业,并将成果在工科专业进行试行和推广。
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的突破口就是中国教育才培养模式思路上的转变,深刻贯彻落实国家的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教育方针,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促进新升本科高校的专业转型进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下,探索工科专业工程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复合多元化得市场需求,为社会输出具备职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2.建筑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的建筑教育在美术教育体制影响下走过了三十年历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建筑工程类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学生经过本科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对于职业的标准和工作状态的进入一直存在脱节的问题。在教学中的理论学习和虚拟课题,造成了普遍存在针对考核形式的重记忆,重表现,轻理解、轻实践的现象。
在学科发展和转型背景的下,各建筑院校已经开始了广泛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筑教育应认真审视当前发展情况对传统建筑教育所提出的挑战;不仅仅把格局局限在理论概念层面,而是从可实施角度出发,采取可实用性强的设计策略。注重建筑技术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拓展视野,开拓思维,通过开放灵活的实践教学课程、校企联动的实践教学基地、校际联合教学模式、设计工作室机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学生是会设计、懂施工、知构造、懂结构的工程技术型人才,可以与设计大师进行项目对接,也可以和技术工人进行对话协作,为社会输送宽口径的高级技术人才。
3. 特色创新是建筑教育应对专业转型的基本思路
特色是延续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地方特色涵盖了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社会、民族、文化、自然等因素各不相同,学院办学背景和条件差异性也很大。建筑教育者只有深入了解本土的、在地的、民族的、社会的、匠艺技术等方面,立足于自身学院办学特点,在建筑教育培养的内容上,加强中国特色、地方特色、院系特色,突出自身特点,加强在建筑教育中对自身所处地域、民族、文化的认可。创新是知识、经济各个领域前进的动力,在继承自有传统、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应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制
定创新策略,激励经济体由“模仿”生产转变为“自主创新”的产业升级。建筑教育依据其专业、地域、院系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虚拟或真实的课题,提出富于创新意识的设计。
4.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建筑教学模式研究
面对社会多元化的社会分工和职业技术型的就业结构的转变,建筑教育制度更应灵活合理地为人才培养提供多种选择途径。调整理论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与教学环节紧密的实践课程;设计类课程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外延拓展;丰富和完善独立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丰富课程的考核形式,完善评价体系。
4.1工程实践型理论体系的构建
确立应用型技术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工程实践型的专业特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是教学模式研究的前提条件。
(1)注册建筑师职业标准体系
建筑学的专业评估制度、注册建筑师制度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都要求建筑学理论教学体系不能脱离工程体系。从工程本身的材料、构造、结构上的艺术升华远远高于表面的炫酷造型。借鉴国外的职业化教学体系,提高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理论课程与工程实践的衔接。以注册建筑师制度为理论指导,将考试科目与课程体系联合设计。目前的考试科目都涵盖在培养计划之中,只要适量调整课程的侧重点,强化学生对工程、规范等技术指标的重要性,可行性较强。
(2)理论课程的系统性延伸
加强课程之间的系统性,比如把学生的设计方案或实际工程作为案例,在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场地设计等理论课程进行不同角度的剖析与讲解,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会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易产生兴趣及反馈。紧密衔接理论课程与实际工程,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建立理论课程之间纵向的系统性和横向的延展性,在课程中试行案例的系统性教学。
(3)设计类课程的重点倾斜
在建筑设计课程体系中,设计任务多数为虚拟题目,且陈旧、单一,脱离当前社会的发展。拓展从策划-合同-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的建筑设计的整体性链条,明确建筑设计所处的环节和意义。设计题目尽量选取在地性的真实地形或实际工程, 以体现城市性和区域性特色, 使学生能够在实地调研中体会学习的理论知识,并逐步形成建筑环境观,关注建筑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