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陈帼眉 )详细资料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8 1:45: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

一、 幼儿的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

象,它有以下的特点:

(一)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二)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三)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四)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五)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

的典型形式。 二、幼儿的梦

(一)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表现。

(二)梦的生理基础。梦的生理基础涉及睡眠的不同时相问题。快速眼动时相和非快速眼动时相,二者相互交替,区别在于:不同时相的指标主要是阵发性的眼球快速运动。 (三)梦最早发生的年龄。(一岁九个月至两岁之间。)

(四)梦与游戏。梦是无意识的象征活动;而游戏的象征既是意识到的,又是非意识到的。幼儿对游戏的结果是意识到的,对象征的机制是未意识到的。

(五)梦的种类。1、反映愿望的;2、以一物代替他物的;3、回忆痛苦的事情;4、恶梦;5、受罚或自我惩罚的梦;6、由身体受到刺激直接转化而来的直接象征。 三、有意想象的萌芽

1、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2、总的来说,6岁前儿童有意想象的水平还很低。

第四节 幼儿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再造想象在幼儿期占主要地位,在再造想象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一、 幼儿再造想象的发展

(一)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 (二)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1、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相比,是较低发展水平的想象。它要求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较少。

·幼儿的想象可分为:经验性想象(创造水平较低);情境性想象;愿望性想象;拟人化想象。

2、再造想象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

(三)幼儿再造想象为创造想象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 (一)创造想象发生的标志

·儿童创造想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能够独立地从新的角度对头脑中已有表现进行加工。特点为:

1、 独立性 2、 新颖性

(二)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

1、

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称为表露式创造。这种最初级

的创

造,严格说来还不是创造。

2、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范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

上有一点改造。可以说,既是模仿,但又不是完全的模仿。

3、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表现在于: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

类增加,以及能够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

三、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水平(6种水平) 第五节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一、 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

(一)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二)混淆假想与事实

二、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一)认知水平的限制。

(二)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三)幼儿想象在认知中地位的制约。 (四)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第六节 各年龄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 一、2-3岁的想象

(一)想象过程完全没有目的;(二)想象过程进行缓慢;(三)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四)想象内容简单贫乏;(五)想象依靠感知动作;(六)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作用在于:1、使有关表象活跃起来;2、丰富想象内容。) 二、3-4岁的自由联想性质的无意想象

(一)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二)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想象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三、4-5岁的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

(一)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二)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三)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四)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 四、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

(一)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二)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三)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四)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第九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思维的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它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 第二节儿童思维的发生

一、 儿童思维的概念

1、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典型的人类思维是以

语言为工具的抽象逻辑思维。

2、儿童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低阶段。它具有思维的本质特征——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但是抽象概括水平很低,还不是典型的人类思维。

二、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个体思维发生的时间要在6、7岁以后,即学龄期。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三、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直观的概括、动作的概括、语词的概括。 第三节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 思维方式的变化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

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一) 直观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

1、 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

2、 思维实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

(二)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三)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使用概括、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的。严格说来,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感知和动作,具体形象形家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表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所用的工具则是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变化的规律是;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则是由小到大。这种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二)语言伴随动作进行。

(三)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三、思维活动的内化

·儿童思维起先是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其活动过程依靠具体动作,是展开的,而且有许多无效的多余动作。

·在实际生活中,儿童对自己的行动结果不断作出分析和评价。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最初,思维的内容仅限于感官所能及的具体事物。因此内容是表面的、片面的。这种思维所反映的往往是事物的非本质特性。

·随着思维的内化,思维在头脑内部进行,其内容逐渐间接化、深刻化,逐渐能够全面地、客

观地反映事物的关系和联系,范围日益扩大,并且反映事物的本质。 第四节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

一、 感知运动阶段(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