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八中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6:23: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福州八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阜盛(fù) .B.朱拓(tà) .C.炮烙(pào) .

敕造(chì) .

呜咽(yè) .

歆享(xīn) .

绾着(wǎn) .

吞噬(shì) .蹂躏(róu) .

模样(mó) .

嫡亲(dí) .

惫懒(bèi) .忖度(dù) .

瞋视(chēn) .

D.懵懂(měng) 作揖(yī) ..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 C.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A.河内凶(荒年) .B. 因遗策(沿袭) .C. 圣益圣(更加) .D. 因为长句(创作 )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清衫湿 D.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声非加疾(快) .

君子不齿(并列) .行为偏僻(偏激) ..金石可镂(雕刻) .

3.下列各组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2分)

木直中绳(合乎) .

赢粮而景从 (担负) .

是亦走也(确实) .所守或匪亲(有的) .

二、名句名篇默写(10分)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10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2) ,以手扶膺坐长叹。(《蜀道难》)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登高》) (4)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7)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8) 。用心躁也。(《劝学》

(9)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 (1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 __________。(《师说》)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12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 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2)非抗于九国之师( ) ..(3)度长絜大( ) (4)序八州而朝同列( ) .. 6.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小学而大遗 .. C.秦以区区之地 ..

B.以为桂林、象郡 ..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

7. 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 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8. 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4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大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苏轼 《贾谊论》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B.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C. 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D. 则知其有狷介之操 ..

属:连缀,写作 秀才:才华优秀 备:准备 狷介:胸襟狭窄

以安民。

10.下列选项中全都说明贾谊“才华突出”的一组是(2分)

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②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③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④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⑤贾生志大而量小 ⑥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A. 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 ②③④

11.(乙)文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2分) A. 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

B. 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 C. 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D. 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1)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2)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四、古诗鉴赏(6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①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概括两联所寄寓的感慨。(3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五、《论语》阅读(4分)

14.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宪问第十四》)

注解:1.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2.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3.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4.久要:长期处于穷困中。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拥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

1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