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2:08: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苏北抗日根据地音乐文化的学校传承
作者:游驰飞
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20期
【摘要】抗战时期,苏北抗日根据地涌现的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真实记录了根据地军民战斗的历史与生活,形成了独特的革命音乐文化。以学校为平台,通过革命音乐文化传承铁军精神、了解民族抗战的历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革命文化;新四军音乐;地方课程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抗战时期,新四军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还运用文艺作为武器宣传抗战,期间涌现出一大批音乐工作者,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抗战音乐作品,成为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工作者的活动以及相关音乐作品真实记录了当时的革命历史与战斗生活,具有丰富的历史、情感和文化内涵。新时代教育改革正不断深化和发展,将苏北抗日根据地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革命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承价值 (一)历史价值
著名乐评人金兆钧指出,“音乐中凝结的历史是最真实的历史。”[1]新四军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的过程中,创作和表演的音乐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刘少奇、陈毅等人在党的领导下重建新四军并领导根据地军民共同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进程,这些作品也凝聚成一部苏北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史。在此期间出现了何士德、贺绿汀等著名的新四军音乐家,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日根据地军民战斗和文化生活的音乐作品,不仅鼓舞了根據地军民的革命斗志,也丰富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精神生活。因此,苏北抗日根据地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文化价值
苏北抗日根据地时期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群众性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音乐工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重视文艺要为广大军民服务,努力让作品走近群众。音乐素材多取自苏北民歌、歌舞音乐、戏曲音乐,地方戏曲元素的运用和创新还促进了苏北戏曲的改革,在抗战时期逐渐形成了“新淮剧”“淮海戏”,成为地方戏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艺作品在创作和表演上取得的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时至今日仍是当代学子学习音乐的宝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苏北抗日根据地广为流传的《新四军军歌》《一九四二前奏曲》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已成为载入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篇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为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挖掘苏北抗日根据地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内容,进一步把握、提升其文化价值内涵,以弘扬、保护、传承革命音乐文化为抓手,创新发展新时代的先进文化。 (三)课程资源价值
对于学校而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苏北抗日根据地音乐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课程资源。“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资源本身并不能起作用,不同的收效取决于不同的使用方式。任何各类的资源只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并被看作资源为师生所用时,才能在教学中变得有意义。”[3]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新背景下,结合新时代文化发展要求,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让具有本土性、地域性的历史、文化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可以发挥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又可以形成地方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因此,我们应努力将苏北抗日根据地时期音乐历史与文化收集整理并融入到学校的音乐、思想品德、艺术活动等课程中,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自己家乡的革命历史与抗战音乐文化。 二、音乐文化育人的意义
苏北抗日根据地音乐文化属于红色文化范畴,它是抗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音乐工作者和广大军民共同创造出来的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承载着老一辈音乐家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格,即以自己的音乐才华为民族音乐文化添砖加瓦,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音乐家贺绿汀、孟波等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创作的不朽战歌以及他们在苏北音乐教育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身处危境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等,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讲,这些都是发生在他们所成长的这片土地上的真人、真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苏北地区独有的革命文化不仅是继承,将来还需要这些学生创造性地发展。“一旦将本土知识从他们所赖以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孤立出来,它们就不能够再得到发展。”[4]
众所周知,学生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形成的重要时期,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青年、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5]学校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文化传承,苏北抗日根据地音乐文化是富有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它源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学校为平台继承和发展老一辈音乐工作者留下的革命音乐文化,不仅可使学生了解苏北抗日根据地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苏北抗日根据地音乐文化通过学校传承可以成为学生未来迎接新时代机遇和挑战的宝贵精神滋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学校传承的思考
(一)挖掘文化中的“人”和“事”
苏北抗日根据地音乐活动中,许多英雄人物和事迹都是鲜活的教材。如贺绿汀在盐阜地区杨庄和伪军司令斗智斗勇的故事,可以告诉学生老一辈艺术家在民族大义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再如1941年日伪对盐城地区进行疯狂扫荡,期间包括丘东平、许晴在内的华中鲁艺师生在突围中英勇牺牲也不向敌人投降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抗战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学校教育中要把这些人和事挖掘出来,使其成为课程内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让学生学习到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品质。此外,学校在传承过程中把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有效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既可以体现文化的地域性又丰富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对苏北地区抗战历史和音乐文化的认知。
(二)音乐文化的物质材料 1.乐谱资源
学校可以组织音乐教师整理抗战时期代表性的新四军音乐作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歌曲,作为音乐课程的补充教材。在学唱的过程中,可以介绍歌曲的相关历史和文化,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以音乐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选择相关作品进行排练,在重大纪念活动或学校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中表演,既可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又可对全校师生起到广泛的宣传教育作用。高校可以组织老师申报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对新四军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此外,高校音乐专业可以将整理研究的相关曲谱、音乐家、音乐活动的文献资料运用于合唱、视唱、中国音乐史课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 2.革命文化的物质资源
苏北抗日根据地音乐文化相关实物是革命先辈所用之物,它们是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音乐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每一件珍贵文物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都是鲜活的教材,其蕴含着老一辈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中收藏着大量的革命者手抄的乐谱、贺绿汀为华中鲁艺学员编写的音乐教材等革命文物,学校在传承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用这些鲜活的物质资源来教育学生,让他们铭记革命先辈为国家和民族而战斗的丰功伟绩。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使儿童认识到他的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是让他去实践那些使文明成为文明的主要的典型活动。”[6]阜宁县杨集小学传承苏北抗战文化的做法具有典型性,该校通过新四军老战士刘则先(原苏北文工团团长)等人,将苏北文工团的相关文物资料近千件单独在学校开辟了一个展览馆,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学生。该校经常请新四军老战士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