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6:2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指导分析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应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分析中,把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观察与思考,用情感的笔触抒发各自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习作知识,享受成功的乐趣,因此,习作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营造有助于学生个性化习作的“情场”开发学生个性化习作的潜能。 一、个性化的习作特点
1、个性化习作是一种自主性的习作。习作是以吸收和表达为媒介,借以观察与体验,感悟和梳理来呈现习作方式的,教师的职责就是要营造出一个宽松、有利于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思索用真情体验,感悟习作的“情场”。让学生能在观察中触动习作的“场”,在感悟中激发习作的情,在体验中了解习作的真谛,尽量让学生直面人生,主动地去体察,去感悟,去抒情表意,从而达到主动地去习作。在习作中学会用我笔抒我意,用我笔叙我心,用我笔吐真情,用我笔抒写自己的人生。让学生知道作品与人品的关系,这样学生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习作的个性就越能彰显。 2、个性化习作是一种真情体验性习作。习作是一种表达与交流的活动。习作者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塑造个性和自我,个性的习作体验成为了自我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表达交流中,习作者和习作内容实现了相互融通,这种融通就是习作者的真情而独特的体验。
二、如何营造个性化习作的“场” 1、唤醒“个性”意识,激发习作之情
笔者曾对班级学生作文心理进行调整过,调查结果显示,对习作感兴趣的学生只有16%。如何将学生从习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笔者认为首先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自己想写的事,以“我”为中心,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个性。如“生活作文”“自由作文”“转换作文”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开放了学生习作的空间,拓宽了学生习作的“场”。笔者多年致力于这种“开放生活,自由作文”的探索,在班级中,改变了以前一学期写几篇作文的做法,代之以一本自己命名的随记本,习作文体不限,字数不限,以每天最想说,最想记的东西为内容,以持之以恒的练为基础,最终让他们达成自觉习练的目的。学生认为,用真心去体验,用真情去习作是最畅快的,记下来的倾诉也是一种快感,生活中不能少了它,既然少不了它。就让它占据你的自由空间吧。这样自由式习作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保持一定的习作量,久而久之,他们的习作,不仅把笔触伸向家庭、学校,而且向社会生活延伸,学生学会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情去体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用真心真情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游离于习作之外的苦心经营的套作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体,表现生活的个体,写自由生活的个性习作高手。 2、强化“主体”,习而指路
个体意识的觉醒,更新了习作个性的观念,开拓了习作新视野,
但“主体习作”让学生自由抒写并非放开不管,教师在学生的“放笔中”仍要悉心指导,习而指路。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在自由抒写中进一步提高习作的个体意识,其方法有: ①确定专题,对症下药
小学生正值心理开始发生变化的时期,正于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上的初乳期。”教师应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将作文的技法指导与学生实践水平结合起来,确定专题,这些专题材料可来源于教师的规范指导,学生的示范作文,媒体传播的最新资料,教师的体验撰文等,它们来自生活,来自实践,来自于教师、来源于学生,也来自于书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体进行分类个别引导、对症下药,为其步入习作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习作指导应贴近学生,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习作深入地了解和产生浓厚的情场,要充分地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意性。 ②拓宽交流,促进习作
评判与交流也是拓宽学生习作思路,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交流的渠道有多种如“教师的下水文”,这种交流主要是体验学生的写作情感,是兴趣的交流。此外,“与学生侃习作”这也是加强师生交流的有效途径,这种交流可分面谈和笔谈,面谈的形式常常是二、五人为一小组,选择一个话题为谈话中心展开讨论,指定代表发言,教师作总体指导。话题选自学生们感兴趣或共同存在的问题,学生各执已见,不同观点汇聚到谈话,每人都能学到不同的知识,效果很好。笔谈形式可以是很多样的,如对学生一个阶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