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TiO2的制备及多孔性对光催化性的影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1:18: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多孔TiO2的制备及多孔性对光催化性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孔TiO2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TiO2粉体和多孔TiO2薄膜并引证说明制备材料中孔的大小及其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例子说明模板法制备的多孔材料,孔径在介孔范围内的多孔TiO2,可以对降解物进行吸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扩散速度加快,光催化活性和催化速率得到提高。另外TiO2中适量孔的引入,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催化剂与反应物的充分接触,提高光催化活性。因此将TiO2制成多孔结构是提高其光催化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多孔TiO2;溶胶-凝胶法;模板法;光催化活性

面对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如何低消耗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型资源--太阳能资源是科研工作者最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光催化技术可有效的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也是一种最直接简单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在污染水处理方面,光催化技术能够利用太阳光有效地降解大部分目前己知的有机污染物,最终将它们降解生成CO2、H2O及少量无机酸等产物。各种光催化材料,如TiO2、ZnS、CdS、WO3、SnO2、Fe2O3等N型半导体材料受到广泛的研究,特别是纳米级的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及介电限域效应等一系列特点,引起了研究者更加浓厚的兴趣。

纳米TiO2以其价廉、无毒、高的稳定性等优点,已作为最有开发前途的绿色环保型催化剂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早期研究中,大多将TiO2与废水组成悬浮液,但悬浮相光催化剂由于易失活,易凝聚和难回收等致命的缺点,严重限制了光催化技术的发展。近年来,TiO2光催化剂固定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TiO2的固定化解决了固-液分离的问题,然而负载后的TiO2催化剂的活性普遍较低,其原因之一就是反应物与负载后催化剂的接触不够充分。自1992年,美国Mobil公司的Kresge等人[1]首次报道合成M41S系列介孔材料以来,介孔材料就以其孔道大小均匀,有序排列而且孔径可在1.5~10nm范围内连续可调,巨大的比表面

1

积(>1400m2·g-1)等独有的特点,以及在催化、吸附、分离及光、电、磁等诸多领域潜在的应用价值,而迅速引起国际材料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而最近几年,众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研究多孔氧化钛,通过将负载的TiO2光催化剂制成多孔状,增大比表面积,来达到提高其光催化活性的目的。

多孔TiO2,其实是介孔TiO2拥有一系列特殊的结构性能,包括高的比表面、大的孔隙和孔体积、有序的孔结构、优异的光吸收特性等,使得介孔TiO2表面反应活性位点较多,反应物与之接触面积大,使得光催化活性大幅提高。介孔TiO2按其存在形式大致可分为粉体、薄膜、大尺寸块体和阵列;按制备方法分,粉体和薄膜大致相同,多采用模板法(软模板和硬模板);大尺寸块状,TiO2气凝胶,普遍采用溶胶-凝胶结合超临界干燥的方法。本文将介绍多孔TiO2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和所制得材料的多孔性方面对其性能的影响。 1.1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制备TiO2粉体和TiO2薄膜光催化剂的普遍方法,过程包括前驱体(如金属醇盐)的水解与缩聚,凝胶的形成,热处理后形成晶体网络结构。 1.1.1 制备多孔TiO2粉体

多孔TiO2粉体的制备一般采用溶胶-凝胶2步水解法。在正硅酸乙酯的乙醇溶液中加入盐酸作催化剂,加速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在钛酸丁酯的乙醇溶液中加入乙酰丙酮等作为稳定剂,抑制钛酸丁酯的水解。通过两步水解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钛硅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然后再将2种溶液混合成混溶胶(调节2种溶液的比例可获得不同钛硅比的钛硅复合氧化物),沉化制备成凝胶,,真空干燥后,经研磨、过筛,于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钛硅复合氧化物,再用化学方法溶去复合粉体中的氧化硅,则得到多孔的氧化钛。

我们以张青红等[2]用溶胶-凝胶2步水解法制备的介孔二氧化钛为例来说明孔对其性能的影响。制备方法是首先得到结构均匀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钛,选择性溶解能除去复合粉体中90%以上的氧化硅,得到高比表面积、骨架为锐钛矿相的介孔二氧化钛。图1是我们制备的三种TiO2纳米粉体的氮等温吸附曲线,其中(a)为引入硫酸根离子后制备的粒径为3.8nm的锐钛矿相;(b)为(a)经400℃锻烧2小时后样品;(C)粒径为7.2nm的金红石相TiO2;(d)为沉淀一解胶法制备的粒径为4nm锐钛矿相TiO2。(a)和(b)的氮等温吸附一脱附曲线为VI型,表明粉体中

2

有介孔(孔径在2-50nm之间)存在;(c)和(d)的吸附一脱附曲线为I型,表明粉体中有微孔(孔径小于2nm)存在。

图1 二氧化钛纳米粉体的氮等温吸附一脱附曲线

从插入在氮等温吸附一脱附曲线中的孔径分布可以看出,制备工艺直接影响着粉体的孔分布。图中的(a)和(d)同是锐钛矿相的TiO2,其平均粒相当:粒径分别为3.8nm和4.0nm。制备(a)的过程中引入了一定量的硫酸根离子,洗涤粉体的过程中,水分子交换了粉体表面吸附的硫酸根离子。干燥后,TiO2粉体表面吸附的水分蒸发,留下了大量的介孔。介孔的孔径分布较醇盐水解沉淀解胶后的TiO2更窄(d)是沉淀一解胶法制备的TiO2体,制备中有意使颗粒表面形成双电层。这种带同种电荷的颗粒间有一定的斥力,可以避免团聚。这种粉体中的微孔(小于2纳米)是由于超细的纳米晶之间密堆集形成的孔隙。如果纳米晶团聚成较大尺寸的二次颗粒,这些颗粒间会形成介孔或大孔,这些孔结构信息表现在其氮等温吸附上的特点是:介孔材料在氮等温吸附一脱附曲线在相对压强为0.4到0.8之间有一回滞环,而大孔材料回滞环延伸到相对压强为1个大气压附近。回滞环是由于N2在孔内的凝聚引起的。(c)是粒径为7纳米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粉体,由于颗粒相对于上述的4纳米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纳米晶大,密堆集形成的孔隙也更大,到了介孔范围。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粉体的孔结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孔径大小的多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