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的关系》表格式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5:05: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下册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7—7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计划学时 1学时 分析、评价、体会

《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设计

通过对力的认识和了解,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用教学对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实验的基础之上来探究运动和力象分析 的关系,并用之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 力 过程与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重 点 难 点 教 法 选 择 学 法 选 择 教课堂组织形式 教具媒体应用 实 验 仪 器 学策课堂构略思 1.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知道惯性定律的内容,能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 3.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我们在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过程中,进行逻辑思维分 析: 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本节课2、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推理的过程,体现我采用实验探们的推理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激发我们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动手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并从实验中获取信息,惯性的理解和应用 认识惯性现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探究和应用 象,在通过目标教学法、 实验法、 自主探究合作 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推1、 前提测评,复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理、概括、2、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了解惯性及其应用; 总结出牛顿3、 通过归纳,推理、概括、总结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定律,分组探究实验、 使学生认识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和了解生活多媒体演示 中的物理,网页、PowerPoint课件、视频 并用之解决 分组探究实验 分组尝试创新实验 一些生活现玻璃杯、钩码、小车、斜面、棉布、毛巾 象。 本节课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体现惯性的存的目的在于在; 培养学生的2、“想想做做”,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惯性的定义; 实验能力、思维能力、3、列举事例,从身边的现象中认识和理解惯性; 推理和归纳4、在“奥秘探索”中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并总结出总结能力。 牛顿第一定律; 5、通过达标练习和达标检测对知识进行巩固应用,并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教 学 过 程 前 提 测 评 备 注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 有关,还与 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 ,压力越 ,滑动摩擦课件展示 力也就越大。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一、目标展示 知识回顾,使学生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和了解 二、导入新课 从生活现象中引入 展示自立格言,激发学课件展示 生的学习兴【引入】: 【教师】展示自立格言: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趣。 展示教学【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生活经历: 目标,使学生1、 坐车时,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倾倒; 明确本节课2、 坐车时,车突然刹车时,人会向前仰倒; 的任务;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举出【学生】:自由发言(引出与力有关) 生活中的惯【教师】:设疑:能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 【教师总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共同来探究“运动和性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 力的关系” 用自立格言,对学生进行勉励。 【器材】:盛有水的玻璃杯、2-3cm宽的纸条 【过程】:突然抽出玻璃杯下的纸条,观察现象; 【方法】:课件展示 不同的小组【器材】:盛有水的玻璃杯、硬纸板、钩码 分做不同的【过程】:迅速抽出砝码下的纸板,观察现象; 实验,观察实【方法】:课件展示 验现象,分析【器材】:木块、小车、钩码 实验现象,总【过程】:载有铁块的小车突然受阻静止时,观察现象 结实验结论, 【方法】:课件展示 并在小组间学生展示实验现象 进行交流。 原来处于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教师】:通过实验的探究,我们认识和了解了惯性,现在我 们通过观察视频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视频展示:1、分析人在刹车时向前冲去的原因 2、《惯性》 【教师】: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惯性现象? 【学生】:(自由交流,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分析生活现象: 1、过山车 2、跑步 三、导学达标 想想做做 (勇于尝试,发现真知!) 1 2 分组 3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验实组 实验一 结论应用 奥秘探索:运动和力的关系 (真理来自于实践!) 实验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