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周版正身图动作详解定稿20150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7:21: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口决中说的“左腋开阳、右阴闭死”的感受,练习一段时间后,觉得有时练习这式时,后背肩胛骨以下腰以上的位置,有气流盘旋的感受。

这两式是练习人体的束展,按照前面是升降开合,此处则是束展开合,结合前面气机升降,此处旋转而束,这样升降借束而有力,束因升降而有效,是相当高明的设计。

傅传中先生的《峨眉十二庄》一书中对“之”字庄有如下的论述:本庄主要是练带脉。带脉起于足少阳与带脉的会穴带脉穴,因肾气的作用之根属肾。诸经循行皆为上下升降,唯带脉主开合束腰环周一匝以管束全身气机的升降,以及完成3焦生理功能“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气化作用。女子带下淋漓,虚症患者的眩晕,神思恍惚以及劳伤等,虽分虚实,却多缘于带脉失锁固,开多于合之故,升降失常,称为“带下”,下即降,非流膏淋漓如带之义。气功中如周天搬运功“添汞抽铅”,“进阳火退阴符”等功态,运用九种息法.无论升降顺逆吐纳以及离合爻变等,最初一般都在腰之前后的日月,灵台关窃处体发作用,若把带脉误为司主升降,则大谬矣。带脉,包括了章门,辘轳关、神阙、带脉穴等部位,其中尤以锻练辘轳关视为主要处。久之,精积则神全,神全,方能化虚合道。

……通过昂首竖项(龙首)动作影响大椎,肺俞属次要部域外,另涵蕴着肺与肾,水与气两方面关系的意义。即肺为

16

宾客,恭敬肾主之情状。亦即“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生理功能活动的说谓。肾为水火之门,其阴水所主,主开合,又为气之根,主纳气。肾主水的功能需经开合升降湍浊的气化作用实现。其清者为精,如雾如露,通过肺气宣降作用而盈归五脏,布散周身,亦即发挥“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功能。其浊者为水,如江河之水降流,输汇膀胱后排出体外。肾之元阴、元阳苟失平衡,则水气不能互化,开合升降失调,循环生化紊乱,水液代谢即遇障碍,导致疾病的发生。

看了傅先生的上述论述,有利于我们对此势的多方面理解。我本人练习此式后,常感觉后背气机旋绕,夹脊有胀而微痛的感受,后来看到张义尚先生在《心气秘旨决中决》的“补亏复健”章,提到将罡光照注到夹脊,等此处有火炽胀痛感受后,引入两肾,复次引入阴跷穴,与他的纯以意念行功不同的是,正身图是以导引达到,所以热炽感不如他的那种方法强烈,但证候则是一样的,对待的原则也是一样的,也向下引,但正身图方法仍然用动功导引,就是后面的几式,所以前后这几式是正身图的重点,应该认真练习。

10.横肱蹲立势

17

原文:“此势将掌心向下,掌背向上,指尖相对;肱与膀依,膀与肩直;左右一撑,呼吸一口。依身顺作下势。余法同前。”

跃马按:接上势,将探出的左手收回,抱左肩胛骨的右手也收回,两手均收到胸前,两手间隔一拳,手心向下,指尖相对,手平直,大臂与肩平齐,式子到位后,两肘向左右一撑,撑劲不松,呼吸一次,其

余要求同前。

孔德先生此处将“撑”明确为“有顶人之势”,确实很独到,不过,我认为也可以想象两边有墙,自己两肘一分,墙即洞然倒塌,保持这种意境也很方便练习。在练习感受上,感觉前面的式子,手离身体远时,感觉到怡然空旷,手离身体近时,觉得身体浑然若一,而此式则感觉气虽在体外,但气较前几式稍显凝聚,打个比方说,似乎身体是鸡蛋黄,则气则是外面的鸡蛋青。此式在范克平的文武和血功一书中也有类似的架子。

11.三才通气第一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十指尽力叠交在颈项间,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18

跃马按:接上势,两手心相对合在一起,哪只手在上都可以,放在脖子下胸上方的位置,合时两手要用力,式定后劲不松,计数呼吸一次,余要求同前。练此势时,重点体会两手相合时胸部的气机变化。

本人练习此式时,感觉气进一步凝聚在中丹田。 12.三才通气第二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依身顺势尽力直肱按下丹田。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跃马按:接上势,两手自胸前沿身体中线(不要靠在身上,要自然舒适),顺势向下用力按,至胳膊伸直为度,式定后,手腕与胳膊成直角,按劲不松,计数呼吸一次,余要求同前。此势体会小腹处的气机变化。也可以意念集中在会阴穴。

此式手降下后,可稍用意,想背部正中的气机也随手下降到两肾,以起到补亏复壮的作用。同时,据一位朋友说,道家对橐龠的另一种解释是中丹田到腹部的一根管,如果此说是真,那么此式也必然是对橐龠的一种锻炼。 13.三才通气第三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将两手向前直起对肩,阳掌向前,力撑一手,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19

跃马按:接前势,两手不分开,向前方抬起,至与肩平,手腕与胳膊仍成直角,式定后,计数呼吸一次。(一般的解释是阳掌应为手心向上,也有人解释说向上和向外均可称阳掌,但如果是这样,就不必说是向前了,同时,有人理解为左手为阳掌,与此处文意更是不符。所以,只有把手心解释为阳掌才是最恰当。此处崔琳女

士是用两手不变姿势向前推出,这样直起对肩就说得过去了。)

此处原文未说是否两手分开,也未说两手保持相合,我本人觉得两手叉在一起的练法,于气太过闭锁,不如两手相叠更为舒适。

14.三才通气第四势

原文:“此势就前势,伸膀直肱,将两掌向外平平尽力朝两边一排,呼吸一口。作下势。余法同前。”

跃马按:接前势,两手向左右两侧分开,至身体两侧,高与肩平,胳膊伸直,腕与手成直角,手心向外,大指在下,小指在上,掌指向前,式子自始到定式,始终用力,式定后不松劲周身不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