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间活动》说课稿[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3:47: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年级数学《课间活动》说课稿

府谷镇沙后河中心小学 赵春林

一、说课标

1、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的第一节综合练习课。教材在学生学完5、2的乘法口诀后安排这样一节情景图比较复杂,信息量比较大,习题形式丰富多样的综合练习课,目的不光在巩固5、2的乘法口诀,还应该在于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前面两节知识相对较为单一的乘法口诀课的学习后,这样一节内容相对开放,形式更为灵活的综合练习课,也更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之前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营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灵活的平台。

2、教材将本课安排在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初步认识乘法与第五单元5、2乘法口诀之后的这个节点,在巩固乘法口诀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非常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及深、由表及里,逐步认识,最终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认知规律。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目标:发展问题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语言简练的特点,提高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说教材

本课教材共2页,第一页呈现了一幅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课间活动”的主题图及四个各有侧重但又关系紧密的问题,第二页是4道形式灵活的练习题。

“课间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而四个问题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思考,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同时,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了5、2的乘法口诀。 本课第二页的习题,2、3题发展学生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尤其是第2题摘桃子的比赛,更是凸显了运用口诀计算的优越性。第1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合唱队有多少人?”——这个加法问题与前面2道乘法问题的对比意味明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问题的特殊性,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第4题是一道购物问题,侧重于乘法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点: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包含在教学重点之中。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师准备围绕教材所设计的四个侧重点不同的问题,以教材的第一个问题——图与式的对应(数形结合、逆向思维)、第二个问题——根据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正向思维),逆正两种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巩固乘法的意义,同时,在解决教材的第三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盆花”后,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乘法的局限性——不能解决加数不相同的几个加数的和。在学生知道了乘法的能和不能,进一步界定了乘法概念的内涵后,通过认知发散,找一找自己课间活动中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将对乘法的认知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应用层面,从而达到其对乘法的进一步理解的目的。同时,随着这四个问题的解决,5、2的乘法口诀也在计算中得到了练习巩固。 一、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思维依旧是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表象认识事物远远多于抽象认识。数学学习更多的是抽象思维,不管是乘法算式也好,还是乘法概念也好,本课的学习目标的达成要用到大量的抽象思维。从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起点来看,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基本停留在第3单元建立的实物与乘法算式的简单对应层面。而乘法口诀需要乘法算式

的对应。因此本课教学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在教学过程中用好“课间活动”这一形象思维素材,同时更要用好学生已经建立起来的这两种对应。当然,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差异的,两种对应的建立也有差异,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中等程度学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以情景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优带学、促学,积极开展各种合作、讨论活动,达到共同发展,都有不同程度进步,使所有孩子在本课都有收获。 四、说教法学法。

从二年级学生思维的实际情况和知识储备情况出发,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教法:

1、数形结合。例如解决教材第一个问题,5×2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让学生对照算式在“课间活动”场景中去找一找对应的图,把乘法算式和实物场景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解决教材第2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都与此相似,只不过从第一个问题的以式找图变成了以图列式,学生始终能扶着图这根拐杖学习。

2、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例如教材问题四的解决,“你们自己课间活动中有没有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呢?”

3、类比的方法。在解决了教材问题三后,教师会通过提问,让孩子比较与前面问题的不同,从而体会乘法能解决哪一类问题,不能解决那一类问题。巩固练习安排的第1题,也会通过智慧老人提醒学生“哪个问题不一样?”进行类比,凸显乘法的特殊性。

还有情景引入法和分析法等,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课的需要也要经常用到。 五、学法:

本课学法主要是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互帮互学,都有进步。 六、说程序。(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