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7:23: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一历史必修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国家、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以及《辛丑条约》危害及其影响。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系列不平等的相应条款进行内容、性质、危害等方面的深层次比较,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和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法、图示法、比较法,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 指导学生重视历史背景,通过讨论分析得到正确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的原因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2、通过对中国人民面对强敌进行的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史的学习,激励学生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是本节课的重点。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也是难点。《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当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学习这一内容,能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严重性。
3、《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辛丑条约》把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习这一内容,将会使学生加深理解近代西方列强军事侵略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用比较的方法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大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那么甲午中日战争是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呢?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所以它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在以前初中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是通过什么改革由封建社会走入资本主义社会的?1868年日本发生了什么大事?明治维新!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是,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矛盾。有什么矛盾呢?
因为日本的改革并不彻底,还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再加上日本的国内市场狭小,导致它的生产发展受到阻碍。那么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日本采取了什么手段?我们知道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对外侵略扩张!日本的统治集团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于是就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于6月27日至7月7日在外务省召开了东方会议,决定了《对华政策纲要》。田中义一向昭和天皇提出:“惟欲政府支那,必先政府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日本大陆政策的步骤呢?首先是从哪里开刀?首先从朝鲜开刀,然后占领中国的台湾,再是中国的东北和蒙古,从而达到它吞并整个中国的目的,最后乃至侵占亚洲称霸世界。可见日本的野心之大。日本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更加急迫和无情,它一改西方其他国家以商品和宗教为主的侵略方式,采取直接的赤裸裸的武装侵略,成为近代侵略中国最凶残的国家。大陆政策是日本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侵略方针,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可见,侵华既是满足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又是它的既定方针,而且蓄谋已久。
十九世纪末期,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于是它们和日本臭味相投,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又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国家的态度,当时,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它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也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也捞一点油水,夺取新的权益,于是也极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的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野心,但准备尚未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这几个大国没有一个反对日本侵略中国,日本就如虎添翼,所以列强的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也就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一个芝麻大的岛国对一个泱泱大清国来进行挑衅,按理由清政府的态度应该是强硬的对不对,可它却令人大失所望,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清政府却认真备战,而寄希望予各国的“调停”,列强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调停”均告失败,战争还没开始,清军就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却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而更好笑的是慈禧太后,正当国难当头之时,她却还在费尽心思筹备自己的六十岁生日“万寿庆典”,于是她也希望对日本和平了结。慈禧太后的主和态度,也进一步加强了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政
策的决心。
现在日本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正当它发愁找不到借口之时,朝鲜发生了什么大事儿?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于是请求清政府派兵援助。而且当时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战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派兵“助剿”,自己也趁机派兵进入了朝鲜。朝鲜东学党起义之后,清政府建议两国撤兵,日本不但不会撤兵,反而大量增兵。所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也就成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刚刚我们从日本、列强、中国和朝鲜这四个方面分析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战争的经过。
请同学们看到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1894年7月,中国一条运兵船向朝鲜进发,在丰岛海面突然遭到日本军舰的袭击,于是丰岛海战就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那么根据主战场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战争经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94年7月到9月,主战场是在朝鲜,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我们先来看一下平壤战役。当日军逼近平壤时,当时的主帅叶志超主张退守鸭绿江,受到他的副将左宝贵的劝阻,但不幸的是,不久左宝贵就中弹牺牲,叶志超就弃城逃跑,他当时为了逃命据说是一夜狂奔五百里,一直逃到中国境内。结果可想而知,朝鲜全部沦陷,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海战役。黄海战役中,有个很感人的小故事,那就是邓世昌,邓世昌可以说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激战时,他看到敌舰非常凶猛,为了掩护自己的旗舰,他决定与敌舰同归于尽,结果却被鱼雷击中,全舰250多名官兵只有7人遇救。据说邓世昌本来是可以生还的,当他快沉入水中的时候,他的一条爱犬游过来用嘴衔着他的衣角往岸上拖。但他看到自己的舰队已被敌军击败,舰在人在,舰亡人亡,于是他决定以身殉国,把他的爱犬一同按入了水中。那么在这次黄海战役中,日本舰队遭到了重创,北洋舰队虽然损失惨重,但主力尚存,还可以继续作战。但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出海迎敌,于是日本又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这是第一阶段的情况,我们再来看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时间是从1894年10月到第二年4月,战争在中国的辽东地区和山东半岛进行。主要战役有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辽东战役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大连和旅顺。在旅顺,日军对当地的居民实行了野蛮的大屠杀,据当时亲临现场的外国记者报道,当时城中只有36个中国人侥幸存活下来,而这36个人是用来掩埋尸体的。可见,日本已经摘下了文明的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相,同学们一定不要忘记这些国耻。下面同学们来看一段录像。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之后,至此,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的惨败而告终。同学们想一想,为何貌似强大的大清国却敌不过日本这弹丸之国而以惨败告终呢?也就是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大家说,这场败仗的根源是什么?对,就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