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22:45: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 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和 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 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 温度 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得到的气体是 氢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实验结论:水 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 水的密度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或克/厘米)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或厘米)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千克/米,合1.0克/厘米,它的意义是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海水>水>酒精 。 第4节 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

2 2

3

3

3

3

3

3

3

3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

m)

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则当他站立

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对地面的压强为 ;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 压力为 ,对地面的压强为 。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

1

为200cm,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第5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公式:F浮=G排液=ρ体的体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

2

2

g v排((ρ

3

指液体密度,ν

3

指物体排开的液

取千克/米,v排取米)),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物体的浮沉条件: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上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练习:某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 N。 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ρ液>ρ

,上浮②ρ液 <ρ

,下沉③ρ液=ρ

,悬浮

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②根据F浮=ρ

8

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

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练习:一艘轮船重10牛,当它在长江上驶时,所受的浮力为 牛,当它由长江驶入东海时,所受的浮力为 ,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变 。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

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gν

(阿基米德原理)F浮=G物(悬浮漂浮)

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其刻度值上比下小 7、计算浮力:F浮=G物-F拉(称量法)F浮=ρ

排液

练习1:有一物块,在空气中称时重力为29.4牛,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19.6牛。求:(1)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2)物块的体积多大?

练习2:酒精的密度是0.8×10千克/米,把体积为500厘米的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它

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练习3:一木块的质量是500g,漂浮于水面。求:①木块受到的浮力②木块浸入水中体积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2

3

3

3

第一节 大气层

1、 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 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

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

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 天气和气温

1、 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 气候:冬雨夏干

2、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 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

温度计;

0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0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C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

1、 大气压强的存在 A、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

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