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元代文学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22:32: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阅读作品篇目:秦简夫《东堂老》 杨梓《霍光鬼谏》、《豫让吞炭》 宫天挺《范张鸡黍》

第五章 元代散曲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和发展

北方民间俗谣俚曲流行,在宋、金对立时期,吸收、溶化了民间新兴的歌曲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乐曲,逐渐形成散曲。散曲又称“乐府”、“清曲”,包括小令和套曲。元人使用“乐府”或“今乐府”来指称我们今天所说的散曲,但明人朱有憞《诚斋乐府》才开始使用“散曲”一名,但专指散曲中的“小令”。后来,才逐渐有人用散曲来兼指小令和套数,20世纪吴梅、任讷(中敏、号半塘)等曲学家均使用散曲概念来指称,于是,文体概念意义的“散曲”才完全明确下来。

小令的体制。套曲的体制。曲与词的比较:结构形式;音韵;语言;艺术风格。

元散曲的创作大略可以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散曲的特征:质朴、泼辣、浑厚。后期散曲的特征:清新、细腻、典雅。

第二节 元代前期散曲作家

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刘秉忠、卢挚、姚燧。

杂剧作家、书会才人:既保留了民间文艺通俗质朴、平易自然的意趣,又融汇了文人独特的情感和才华,提高了散曲的艺术境界。

关汉卿散曲。现存小令57首,套数14套。其散曲的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描写男女恋情和离情别绪;二是感物抒情之作;三是描写自然风光。关汉卿散曲的艺术成就:一是质朴自然,真率爽朗,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和市俗情趣。二是无论何种题材,他都写得肆意畅情,肆无忌惮,一至于淋漓酣畅而后快。三是艺术风格多样,在同时代人中最为丰富,但其主导风格是本色自然,并融入诙谐之趣。代表作品有[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双调?沉醉东风]《别情》。

马致远的散曲现存小令115首,套数22套,大都辑入《东篱乐府》。他的散曲题材广泛,其中叹世归隐一类的作品最多,此外还有描写自然景物、表现男女恋情、咏史怀古等类型的作品。马致远的散曲的艺术成就在元代是最高的。其作品开拓了散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散曲的艺术表现力,风格疏宕宏放,语言清新俊丽,能创造出不同于诗词的独特的意境,并显示出散曲语言由俗转雅的趋向,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和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其散曲的代表作品。

白朴的散曲今存小令37首,套数4套。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叹世、写景与描写恋情三类,部分作品抒发了内心的抑郁之情,表现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对遁世归隐生活的向往。白朴散曲的风格较为朴实俊秀,文字清丽婉约,具有较为浓郁的诗意。

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的象征意义。

精读作品篇目:关汉卿《一枝花套》(不伏老)、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白朴《寄生草》(劝饮)、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夜行船套》(秋思)

阅读作品篇目:关汉卿《沉醉东风》(送别) 《四块玉》(别情)、白 朴《喜春来》(知机) 《喜春来》(题情)、马致远《拨不断》(布衣中) 《寿阳曲》(云笼月 《耍孩儿套》(借马)

第三节 元代后期散曲作家

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收小令161首,套数2套。他的散曲有的揭露了仕途险恶、世态炎凉,有的抒写了归隐林泉的超脱闲适,有的表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尤其是他把咏史怀古引入散曲创作,扩大了散曲的表现内容。张养浩是元散曲豪放派的大家,风格豪放飘逸,行文自然朴实,散文化和诗化的迹象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文人雅化的特色。小令[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其代表作品。

张可久是元后期专致力于散曲创作的作家,现存小令855首,套数9套,近人辑为《小山乐府》,他是元散曲保存作品最多的一家。他的散曲题材广泛,既有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之作,也有充满愤激之情的叹世

6

之作,还有描写闺思离情、酬唱赠答等作品,最多也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的是以表现隐居生活的高逸情趣和咏诵山水为主的作品。张可久是一代曲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也是元散曲清丽派的典型代表。他以传统的诗词格局创作散曲,使散曲远离俚俗而归于典雅。其曲清而且丽,华而不艳,风格典丽雅正;注重锻字练句,对仗工整;善于融铸前人诗词名句入曲,讲究蕴藉骚雅。代表作品是套曲[南吕?一枝花]《湖上晚归》,被明人李开先誉为“古今绝唱”(《词谑》)。

乔吉的散曲,或写客居异乡、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或感愤世事,不满现实,或歌咏山水风光、寄情声色诗酒。风格婉丽;构思奇巧俊丽,语言不避俚言俗语。

贯云石和徐再思。

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套》(高祖还乡)。嘲讽封建最高统治者。构思巧妙,结构紧凑,语言犀利辛辣。 刘时中的《正宫?端正好套)(上高监司),以散曲为政论。

精读作品篇目: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红绣鞋》(警世)睢景臣《哨遍套》(高祖还乡)、张可久《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乔吉《水仙子》(寻梅)

阅读作品篇目:张可久《清江引》(桐柏山中) 《水仙子》(怀古)、乔 吉《山坡羊》(朝三暮四)、贯云石《塞鸿秋》(代人作)、徐再思《阅金经》(春)、刘时中《端正好套》(上高监司)

第六章 宋 元 南 戏

第一节 南戏的发展及其体制

南曲戏文,简称南戏。南戏由宋杂剧、唱赚、宋词和民间歌舞戏等综合发展而来,大约在北宋末、南宋初产生于浙江温州。

宋代的南戏。《张协状元》。

元代前期南戏的发展。元代流行的南戏剧目。南戏的编剧活动和演出活动。 元代后期南戏蔚然大兴。

南戏的体制:一、结构形式:一本十多出或几十出,下场诗,上场引子,定场白。二、音乐形式:一出用多宫调的曲于组成多套曲;一出中不限通押一韵;上场各种角色皆可演唱,演唱形式多样;多用南曲,也杂用北曲,称“南北合套”;乐器伴奏以鼓板为主。不同地区出现不同声腔,如弋阳腔、馀姚腔、海盐腔、昆山腔等。三、角色体制:以生(男主角)、旦(女主角)为主,还有净、末、丑、外、贴。明代传奇戏曲大体上沿用了南戏的戏曲体制。

第二节 高明和《琵琶记》

高明的生平和思想。仕途的坎坷。

《琵琶记》的版本。故事源流。高明对南戏旧作的改编。

《琵琶记》的思想内容:《琵琶记》一方面作者的主观动机是宣扬封建教化,“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这一思想贯穿全剧;另一方面,作品在极力歌颂主人公“有贞有烈”、 “全忠全孝”的同时,又真实地描绘了功名利禄和家庭幸福的冲突,“事君”和“事父”的冲突,理念和情感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暴露出封建社会、封建道德本身的矛盾,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此剧在刻划人物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作品写出了蔡伯喈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复杂心态。赵五娘是剧中塑造得最为动人的形象,她温顺善良,吃苦耐劳,忘我牺牲,坚韧不拔,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2.结构严谨,两条线索交错发展,相互对照。3.语言的运用相当出色。其曲白既接近口语,又富于文采。还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意趣深隽,自然流畅。有些片断骈俪过重,开明代传奇作家琢句修辞之端。

《琵琶记》是把民间戏文与文人创作结合起来的成功之作。 精读作品篇目:《琵琶记》

7

第三节 “荆刘拜杀”及其他

一、《荆钗记》一般认为是柯丹邱所作,写宋代文人王十朋与妻子钱玉莲“贫相守,富相连,心不变”的婚姻故事,塑造了一对忠于爱情,坚贞不屈,富贵不能动其情,威逼不能屈其志的“义夫节妇”形象。在艺术上,它的最大特色是把主人公置于命运的风头浪尖上进行刻画,矛盾冲突此起彼伏,情节曲折跌宕,特别适宜于舞台演出。其次,结构颇为精巧,利用荆钗这一道具贯穿全剧,使得关目紧凑。再次,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较强。

二、《白兔记》通过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表达了“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变泰时”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首先剧本成功地描绘出李三娘这一普通妇女的悲惨命运,刻画了她忍辱负重、忠贞不渝、坚韧顽强的性格。其次,能以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再次,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充满朴野之趣。

三、《拜月亭》又名《幽闺记》,系根据关汉卿杂剧《拜月亭》改写而成,作者相传是施惠。此剧以金末动乱为背景,描述了蒋世隆和王瑞兰、陀满兴福和蒋瑞莲两对年青人在乱世中历经磨难,最终结为夫妻的离合悲欢。在艺术上,首先是把爱情故事置身于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上去描写,展现了广阔的社会风貌。第二,人物刻划相当成功,善于描摹人物细致微妙的内心活动及矛盾心理,塑造人物丰富的性格。第三,情节曲折生动,关目奇巧,在悲剧性的情节中巧妙地运用巧合、误会、插科打诨等表现手法,寓庄于谐、悲喜交融。第四,曲文本色自然,而又时露机趣,富有形象性和节奏感。

四、《杀狗记》根据元杂剧《杀狗劝夫》改写而成,主要写封建家庭中兄弟、夫妻和叔嫂之间的矛盾冲突,对酒肉朋友的卑鄙势利暴露得较为充分,宣扬了“亲睦为本”、“妻贤夫祸少”的封建意识,道德说教气息较为浓郁,艺术上也比较粗糙。

其他宋元南戏作品。

阅读作品篇目:《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第七章 元代诗文

第一节 元代诗文的基本特征

元代诗文可以延祐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文基本特征:延续金、宋习气。诗人“宗唐得古”。散文或宗唐、或宗宋,提出理学和古文合一的观点。

后期诗文基本特征:削匕文风逐渐融汇,促成诗文兴盛。元末,社会矛盾尖锐,诗文创作的现实性增强。

第二节 元代前期诗文作家

前期诗文作品多表现怀念故国、感叹乱世、哀伤身世、向往田园等内容。

前期北方诗文源于金末赵秉文、元好问,提倡遒健宏敞的风格。王恽和姚燧。刘因的生平与作品。诗多兴亡感慨。题画诗、山水诗、咏史诗。标榜沉郁悲壮和清刚劲健之气。

前期南方诗文承袭宋季浮靡之风而略变之,诗文风格趋向清婉深秀。戴表元和赵孟頫。 精读作品篇目:刘 因《白沟》《观梅有感》

阅读作品篇目:刘 因《饮山亭雨后》 《村居杂诗》 《辋川图记》、戴表元《感旧歌者》 《送张叔夏西游序》

第三节 元代后期诗文作家

虞集、杨载、范椁、揭徯斯,称元诗四大家。虞集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也是“元诗四大家”之冠冕。他尊崇程朱理学,把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奉为诗歌的美学理想。但诗歌的题材狭窄,多寄赠题咏之作,缺乏广阔的社会内容,由于在朝廷中曾遭受排挤,表现叹老嗟卑和退隐归田感情的作品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虞集是元代中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坛领袖。提倡宗唐宗古,其诗作清雅俊逸,典正精切,注重规矩法度,

8

讲究字句工炼。长于律诗创作,其律诗意境浑融,声律圆熟,用典精当,格调深沉,代表作品是《挽文山丞相》。散文则多为应酬文字,人称盛世之文。

萨都剌、马祖常、张翥等作家。王冕的生平。反映社会现实之作。表现清雅高洁情怀之作。诗风朴直豪放,时或生硬粗糙。

杨维桢是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多数作品皆出于己意,本于性情,少有模仿之作。其诗融汇了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李贺等诗人的长处,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以纵横奇诡、秾丽妖冶为其风格,以雄奇飞动、充满力度感为其特征,时人称为“铁崖体”。其诗有意不蹈袭前人法则,常能言人之不敢言,有力地矫正了元代中期缺乏生气、委琐靡弱的诗风,但他过于逞才使气,专务新奇,不免失之怪诞晦涩。代表作品有《题苏武牧羊图》、《鸿门会》。

精读作品篇目:虞集《挽文山丞相》、王 冕《冀州道中》 《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杨维桢《题苏武牧羊图》

阅读作品篇目:萨都剌《上京即事》《早发黄河即事》《满江红》(六代繁华)、 张 翥《题牧牛图》、 王 冕《虾蟆山》《伤亭户》《村居》(英雄在何处)、 杨维桢《鸿门会》《海乡竹枝词》

第八章 宋元话本

第一节 宋元说话及话本概况

话本原是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唐代说话艺术。敦煌藏唐五代话本。

宋代说话伎艺。元代说话伎艺。现存宋元话本。小说和讲史。

第二节 宋元的小说

“小说话本”是说话伎艺中“小说”一家的话本。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题材内容主要有灵怪、烟粉、奇传、公案等。其中以爱情(烟粉、奇传)和公案故事最受欢迎。宋元小说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以说书人的立场口吻讲述故事,留存有明显的说书艺人的风致,一般追求情节曲折,叙述生动逼真,通过细节描绘,在人物行动中突出人物的性格。

现存宋元小说概况。

爱情题材小说,描写市井细民的日常生活和普通感情,表现妇女形象泼辣、勇敢的性格。 公案题材小说,反映社会矛盾,揭露官场黑暗,鞭挞堕落世风。 宋元小说语言通俗、生动,标志着我国古代白话文体的正式出现。 精读作品篇目:《碾玉观音》、《错斩崔宁》

阅读作品篇目:《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记》、《简帖和尚》

第三节 宋元的讲史

“讲史”指演说前代兴废征战之事。宋元“讲史”一家的话本,又称“平话”。宋元的讲史话本,是传统的史传文学与民间口传故事结合的产物。讲史话本大抵真假相半。一般结构较为散乱,人物性格模糊,故事、情节前后不连贯,语言文白夹杂。

现存宋元讲史话本。《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

《全相平话五种》、《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前汉书平话续集》。文字平实质朴,叙事简略粗率,具有民间说话的特色。 阅读作品篇目:《宣和遗事》、《三国志平话》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