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四(闭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15: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四(闭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是: A. 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B. 普鲁东、巴库宁和拉萨尔 C. 伯恩施坦、考茨基和托洛茨基 D.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2.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著作是: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法兰西内战》 C. 《共产党宣言》 D.《共产主义原理》 3.“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句明言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B.《论权威》 C. 《反杜林论》 D.《共产党宣言》

4.首先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的领袖人物是: A. 列宁 B. 罗莎.卢森堡 C.卡尔.李卜克内西 D.马克思 5.“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段明言出自哪一个领袖人物的著作: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威廉.李卜克内西 D.列宁 6.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

A.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B.全体人民大联合 C. 工农联盟 D.公民联盟 7.中国社会主义的国体是

A. 人民民主专政 B.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8.中国社会主义的政体是:

A.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即一国两制) C. 民族区域自治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9.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政治制度发展程度为标准 10.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11.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 普列汉诺夫 D.列宁

12.为了争取稳定国际环境,停止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在列宁的坚持下苏俄与哪个国家妥协性的《布列斯特合约》: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1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14.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 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

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15、“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6.下列哪项不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B.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几国获得胜利 C.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新经济政策

17、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D.以社会化大生产作为物质前提

19.下列哪项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往 C.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 D.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

20、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确切?( )

A.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B.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C.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不注重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体制改革 B.改革生产关系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进行政治革命 22、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集体领导 C.理论联系实际 D.民主集中制

23、从完善市场经济到提高执政能力,从制定“十一五”规划到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从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议题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治国思路之核心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B.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活动的原则 C.执政方式的不断完善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 A.共产党执政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在野党轮流执政的两党制 25、民主集中制是( )

A.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B.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C.小事民主和大事集中相结合

D.经济民主和政治集中相结合 26、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众不同。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和其他团体的根本区别是( ) A.具有先进的指导理论 B.能够坚持“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要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7、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

A.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B.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28、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哪两大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A.辩证唯物主义 B.认识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2.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所写的党纲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和党纲的名称是: A.正义者同盟 B. 共产主义同盟

C.《共产主义原理》 D.《共产党宣言》

3.列宁领导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 A.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B.国家工业化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4.下列哪些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A.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B.波兰 C.比利时 D.南斯拉夫

5.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有一个什么时期?这一时期的国家是:

A.从量变到质变的改革时期 B.联合政府 C.过渡时期 D.无产阶级专政

6.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7.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大飞跃是: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C.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D.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8.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9.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因为: 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10.社会主义民主是: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 11、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3、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4、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的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 A.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

B.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邓小平同志通过不断探索,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的理论意义在于( ) 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 C.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D.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8、社会主义建设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9、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 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C.匈牙利模式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0、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D.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1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因为( ) A.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

B.工人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C.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D.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1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13、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14、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因为( )

A.它为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 B.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C.它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D.它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衡量标准

三、简答题

1.试述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2.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三次历史性飞跃? 3.无产阶级革命有哪些基本形式?

4.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什么?

2、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哪些概括?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 4、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何在?

5、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说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四)论述题

1.试述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2.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