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学案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20:59: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长江三峡》学案

【学习要求】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学时安排】二学时

第一学时: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二学时: 1.具体研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

2.体会本文独到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疏通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根据文中地点和时间的变换,把握课文的行文线索,理清课文结构。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瑰丽( ) 启碇( ) 夔州( ) 对峙( ) 秭归( ) 缥缈( ) .......万仞( ) 崆岭( ) 万壑( ) 汨罗( ) 美髯( ) 婀娜( ) ........眺望( ) 草坂( ) 绛紫( ) 停泊( ) 滟滪( )层峦叠嶂( ) .........

2.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雷霆万钧: 层峦叠嶂: 亭亭笔立: 云蒸霞蔚: 神妙莫测: 崇山峻岭: 莽莽苍苍: 峨冠博带

3.借助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刘白羽____,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 《心灵的历程》 等。课文节选自《刘白羽散文选》中的_《长江三日》__。 (2)“三峡”,西起_四川_____省奉节______县,东至湖北__省_宜昌_____县,全长__193____公里。“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瞿塘___峡、__巫峡__峡、__西陵_峡。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雄_____、__秀____、_险_____。 4.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 名称

1

特点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二、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不同的地点和时间,看看课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2.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2节):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3~5节):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6~9节):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3.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4.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 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二)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漩涡(wō) 隽秀(jùn) 婀娜(nuó) 峭壁(qiào) ....B.秭归(zǐ) 朝辉(zhān) 眺望(tiào)苍鹰(yīng) ....C.轮廓(guó) 翡翠(fěi) 夔州(kuí) 绛紫(jiàng) ....D.瑰丽(guī) 澎湃(pài) 缤纷(fēn) 朦胧(ménɡ)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B )

A.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俊修婀娜。

B.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C.看到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漂缈传说的美女峰了。

D.山峡却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寺,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体会其表达效果。

(1)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比喻)

(2)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暗喻)

2

(3)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拟人 ) (4)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拟人 )

(5)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比喻、拟物、也是通感) (6)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通感 ) 4.对下列加点字或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隽秀(清雅秀丽) 雷霆万钧(古代体积单位) 峨冠博带(高高的) B.云蒸霞蔚(弥漫) 神奇怪诞(奇怪、古怪) 小心翼翼(鸟的翅膀) C.吸摄(吸收) 森然耸立( 高高耸立) 婀娜( 姿态柔美) D.万仞(山多而高) 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 神妙莫测(不能估量) 5.诵读文中描写三峡的语段,体会三个峡的不同特点。

第二学时

主要任务:具体研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诵读文中写景的段落,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课文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地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诵读课文的同时可积累一些。 (二)尝试练习 1.“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______修辞手法。“交响乐”指的是______,“飞翔”指的是______。

2.西陵峡中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______滩、______滩和______滩。其中最险的是______滩。3.秭(的读音是______)归,是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4.王昭君,名嫱______,她诞生在_湖北省兴山县_____。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单(的读音是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 5.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6.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视和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和______。

7.作者以时空变化来展示三峡的特点,同时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认真阅读全文,填下表。 时间 天已微明 八点二十分 八点五十分 十点至十点半 中午

地点 瞿塘峡 巫峡 巫峡 西陵峡 崆岭滩 主要景物 峰峦 激流 云雾 阳光 山峰 江流 山岩 草坡 野草 急流 险滩 石礁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比喻 比喻 通感 比喻 夸张 比喻 3

二、课堂探究 (一)问题探究

1.课文第一部分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三峡的“雄伟”和“瑰丽”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 “雄伟”“瑰丽”四个字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作品写山势、水势、激流、险滩,处处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浓雾、野草、传说,都是紧扣“瑰丽”二字来写,创造出雄浑奇美的境界。

2.第二部分中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写巫峡的秀美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4.第四部分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

4

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5. 本文在写景状物手法上有四大特点,请同学们从写作顺序、抓景物特点、采用的表现手法(修辞等)、语言风格方面进行分析体会。 (1)写景有序。按作者游踪顺序写。

(2)在课文中,作者紧紧抓住三个峡各自的特点加以描绘。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 雄 ”;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 秀 ”;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主要突出其“ 险 ”。因此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写巫峡,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浓墨重彩地渲染了阳光、云雾、山峰和江水的美貌,美女峰的传说,不但增添了巫峡迂回曲折、画廊神奇美妙的色彩,并且引起了人们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

(4)本文语言气势磅礴,文词优美浓烈,引文精粹巧妙,以热烈、明朗的语言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是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更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文章更着意在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

一般游记、写景状物散文都有以上四个特点,阅读时应全面把握,也可就其中一两方面作深入理解。 6.归纳主旨

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二)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丛山峻岭之间漫步前行的旅人。 B.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C.忽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如梵婀伶上奏着的名曲。 2.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朦胧中听见广播到奉节。停泊时天意微明。(记叙)

B.江随壁转,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其余天空各处还是云海茫茫。(描写)

C.人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途径,也战胜了大自然了。(议论)

D.我想到李白、杜甫在那遥远的年代,以一叶扁舟,博浪急进,该是多么雄伟的搏斗,会激发诗人多少瑰丽的诗思啊!(说明)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这里所说的明妃指王昭君,为避讳而称明妃。B。《长江三峡》选自我国当代散文作家刘白羽的游记散文《长江三日》。 C.“颂”,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指歌功颂德的诗,后泛指一切赞美歌颂的诗文, D.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伟大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风赋》。 4.对文本艺术特色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本文善于抓住三峡的特征来写,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雄”;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秀”;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突出其“险”,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B.语言风格明显,磅礴的气势,优美浓烈的文词、精粹巧妙地引文,表现出强烈、壮观、豪迈、畅达、热烈、明朗的语言风格,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

C.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以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