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4:03: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信息必修(一)
课 题: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课 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观察下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小 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学生活动]:请几位同学举出一天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三、信息的一般特征 1、 载体依附性
主题活动1: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⑴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
⑵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如: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写教案即可以手写,也可以用电脑来写。
⑶载体形式多样,有印刷形、缩微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 ⑷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价值性
主题活动2: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学生讨论:那7个字是什么?”
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在学生充分讨论后) 由此故事充分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⑴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但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⑵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如GPS。 ⑶信息可以增值。
⑷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3、时效性
主题活动3: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过去的流行歌曲和现在的流行歌曲,大家喜欢哪一种? 学生讨论:
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 ②信息时效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信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4、共享性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①信息可以被一次性或多次或同时利用; ②Internet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 ③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课堂小结 一、信息丰富多彩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4、时效性
3、价值相对性
课 题: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 课 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在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特征以及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2、 学情分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接受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信息技术应用的实例,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社会和生产实践在推动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又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2)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投影显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沿着箭头的方向观察上面的图片,发现有什么变化?能反映出什么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分组讨论各自的发现和发表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