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2:42: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既要凝聚全校力量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又要协调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育人资源,实施全方位育人。建立以学校育人为主,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紧密配合的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全面覆盖的“三全育人”格局,这是高职院校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凝聚全校力量,协调社会各方,结合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机制。大力倡导并实施“三全育人”,是完成好国家交给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任务重要保证。“三全育人”的含义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以学校育人为主,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紧密配合的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全面覆盖的育人格局。全员是指学校的教学岗位、管理岗位、服务岗位上的每一名教职工都要树立育人意识,担负育人责任,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做好育人工作;全过程是指学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都要体现育人为本;全方位是指学校与有关的社会组织、行业、企业以及有关社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育人资源,实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育人。

一、明确任务,形成共识,全员育人

1.全员育人要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每位教职工,无论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岗位或者是在管理岗位、服务岗位,无论是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还是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都要积极履行育人职责,结合岗位工作,找准育人的结合点,以教学课堂和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措施为载体,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落实在育人的具体任务中。

2.完成好全员育人的任务,需要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障。高职院校党委要加强对全员育人工作的领导,建立全员育人网络体系。一是要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按规定配备专职辅导员的基础上,还要选聘部分教职工担任班主任,

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制定班主任、辅导员育人工作措施,激励班主任、辅导员高质量地做好育人工作。二是在后勤职工中大力倡导服务育人,在饮食服务、医疗保健、公寓管理、设施维修、车队服务机构中建立详细周密的服务学生方案和岗位职责等,激励职工优质服务,诚实劳动,用良好的职业道德、昂扬向上的团队精神影响教育学生。三是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工作机制。定期评选“三育人”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三育人”先进个人,要大力表彰,选树典型,召开先进个人经验交流会,晋职晋级向“三育人”先进个人倾斜。

二、把握特点,增强针对性,全过程育人

高职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不但需要全员育人,而且还要把全员育人理念、方法、制度贯彻到新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整个过程要着眼于紧密衔接,环环相扣,至始至终,不留死角。

对入学新生,应把“实现理想,从现在做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加强自我修养以圾校风校纪校史教育作为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入学新生由中学生成为大学生,往往出现一些对新环境、人际关系、学习节奏等方面的不适应,容易产生失落感、自卑感、迷茫感等心理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全校给予关注、关心、关爱,帮助入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融入集体,认识自我,学会交往,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为完成好三年学业,起好步,开好头。

在大学二年级阶段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一是教育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与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对个人因素、组织因素、社会因素等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评价,不断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尤其要重视参加省、市举办的校际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科技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文体活动,努力提高参赛质量。促进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在学生中大力选树勤奋求学、锐意进取、品德高尚的典型,树立榜样,教育带动其他学生。

对三年级学生,要把指导就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一是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职业形成与发展的立场、观点及人才成长规律,帮助毕业生从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把握正确的择业方向,紧跟时代步伐,理清前进的思路,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正确职业观。二是教育毕业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三是要教育毕业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机制,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艰苦奋斗的要求。四是要建立健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教职工推荐

毕业生就业、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络体系和用人单位信息网络体系、举办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和各种类型的人才招聘会等,为毕业生就业出实招、办实事。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活动和举措中对毕业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三、开放办学,利用社会资源。全方位育人

高职人才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和创新性,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是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力求建立真实情景教学环境,增加实践环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真正培养出“分得出、留得住、用得上”的毕业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坚持开放办学,融入社会,融入市场,融入工厂企业,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为高职院校挖掘社会资源,利用社会资源育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足量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并与校外实习基地和兼职教授签订育人协议。一是建立学生到工地实习和专家来校讲课制度,专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传授做人道理。二是建立行业企业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制度,“请进来,走出去”,定期召集企事业有关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举办教学计划研讨会,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建立学生到行业企业顶岗实习制度。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经受锻炼,所学专业理论在实践中升华,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得到检验和提高,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2.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经常性听取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学生家庭情况档案,力求准确掌握学生入学前成长情况,摸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基本情况,及时把学生学习情况及相关信息,尤其是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及现实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育人中来,发挥学生家长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3.要充分利用社会文化建设资源,尤其是院校所在城市文化建设资源育人。一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通过学雷锋、卫生城市建设等志愿服务开展公益文化建设活动;参与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当地举办的各种庆祝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地方文化建设成果;积极开展地方文化进校园活动。二是大力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响应教育部、团中央号召,结合本校学生专业实际开展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严格管理,把社会实践纳入必修课,积极为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平台,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收到良好效果。让农村、社区、企业、事业单位成为学生接触社会,锻炼成长的舞台,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成长成才。 4.要充分利用毕业生校友资源对在校生实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