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1:49: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连云港高级中学 高二年级 语文教案 备课:乔倩倩 审核:朱莎莎 序号: 课 题 教学要求 和 目 标 《史记》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 备课时间 2015年1月12号 1、了解文言文中的几种特殊句式格式 2、学会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和 难 点 教学方法 掌握各种特殊句式的特点 交流,讨论 教 学 步 骤 教 具 备 注 文言文 特殊句式复习 一、句式介绍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注意判断句与叙述句的区别。 1、构成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五种基本形式。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主语,谓语。(“兵,凶器。”) 5、主语+“是(为)”+谓语。 (“安能辩我是雄雌?”)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词性为副词,而不是系词。 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儵” 第 1 页 共 6 页

连云港高级中学 高二年级 语文教案 备课:乔倩倩 审核:朱莎莎 序号:

者也类 2、句式特点

一、“者也”句式 南冥者 ,天池也。 者也判断句

1、 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2、 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曹公,豺狼虎也”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

5、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二、“皆”“乃”句式 吾乃常山赵子龙 “是皆秦之罪也。 三、“为”“是”句式 余为伯儵

四、“非”“否”“莫”否定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五、语意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夫执舆者为谁?”

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断句的“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是叙述句。

第 2 页 共 6 页

连云港高级中学 高二年级 语文教案 备课:乔倩倩 审核:朱莎莎 序号: 2、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例如下面的文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 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是很显然,这两句的意思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 (二)、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如:?(刘媪)已而有产,遂生高祖。《高祖本纪》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2、省略谓语 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舞剑(为乐)。 《鸿门宴》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项伯乃也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鸿门宴》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之)斗卮酒。 《鸿门宴》 4、省略介词 ①遇彭越(于)昌邑。《高祖本纪》 ②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刺客列传》 (三)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所以称之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一般有四种类型: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有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焉) 沛公安在? 2.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唯马首是瞻。 今周与四周服事君王,将惟命是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大王来何操?《项羽本纪》 3.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第 3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