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硬件及windows基本操作》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9:07: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学科 设计者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1、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及发展概况 2、熟悉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功能及界面操作 3、熟练掌握文件管理,包括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重命名、移动、复制等操作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中英文输入》课程的第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硬件、windows等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能够很好的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并且在上课过程中必须要尽量的使学生对于这节课产生兴趣,因为该节课是《中英文录入》的启蒙课程,因此对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是比较重要的,这会给以后的课程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及发展概况 2、熟悉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功能及界面操作 3、熟练掌握文件管理,包括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重命名、移动、复制等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关于计算机的一些知识,并且能够自主的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产生对计算机方面的一定的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于本门学科产生一定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一章模块1 计算机硬件及windows基本操作 中英文录入 赵利梅 授课对象 所属班级 中职一年级 授课时间 80min 教育技术10D 1、心理状态:对于中职一年级的学生,计算机课程相对较为轻松,因此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所以在上课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互动,提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加入课堂。 2、知识结构: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开学的第一节计算机课,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的认识停留在玩游戏、聊天等阶段,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的纠正学生的观念,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对于计算机课产生兴趣。 3、学习准备: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了解并且能够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学生则做好预习。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1

编 号 学习目 标层次 知识点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计算机的发展史 了解 教师讲解 2 Windows操作系统 学会 教师讲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内 容 Windows xp桌面及窗口,菜单操作和剪贴板的使用 多窗口特性及窗口间的切换 解 决 措 施 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课前学生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 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 电子管计算机时期(1946~1959) ② 晶体管计算机时期(1959~1964) ③ 小规模集成电路时期 ④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 二、windows xp基本知识及操作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 本节课因为是在普通教室上课,没有投影仪等设备,因此上课过程相对较难,因为没有可以供演示的电脑,学生的兴趣可能会很低。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带入一些小的趣味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事可做,然后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归结出知识点。 □普通教室 □实验室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其他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听讲 媒体使用及设计意图、依据 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呈现教学目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内容和要学呈现教学目标 标 习的知识点 2

(2)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讲授 新课讲解 (3)窗口及其基本元素 ① 窗口 ② 菜单 (4)文件管理 (5)“我的电脑”与“资源管理器” 总结本节课 所讲知识点 讲解回顾 (1)windows的启动 计算机接通电源后,windows会自动启动xp系统。系统会要求用户以某个用户名和相应密码进行登录 听讲 听讲 总结明确知识点 布置课后作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本 业 节课的内容,下节课提问 教学流程图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个性化教学 布置任务 听讲并记下任务 巩固课堂知识 开始 呈现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总结知识点 布置课后任务 结束 媒体的 应 用 学生的 活 动 教师进行 逻辑判断 2 页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对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在课后任务环节可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表现他们的才能,并给予一定的肯定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对需要帮助的同学,教师给相应的指导,并且让其他同学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