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7 19:14: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4课《画中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一层一层又一层,小小大大总关联”,从教材的儿歌中可以看出,本课需要积极调动学生脑海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的知识信息,凭借联想,使学生能够画出有一定逻辑性的独具特点的“画中画”。本课学习意图通过丰富的想象活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活动建立在学生拥有开放性思维的基础上,所以老师需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引导和激发他们的热情。学生在游戏性的作业过程中,享受到艺术表现的极大乐趣。 教学目标:1、能对物象展开联想,找到与之有逻辑的形象。 2、运用层层包围的添画方法,画一幅有趣的画中画。
3、在大胆想象、尽情表现、互相欣赏中享受着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方法:故事导入,方法探究,引导联想,个性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画纸 学习方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 学具准备:水彩笔、彩铅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稳定课堂秩序,准备开始上课。 二、导入新课
儿歌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儿歌《画中画》:画好老鼠,画好老鼠;再画猫,再画猫;画张大床,猫儿睡呀;画中画,画中画。 (师生拍手唱儿歌,教室提示认真看、仔细听。)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师生探讨,添画方法:
画中画了什么?先画什么?
先画好老鼠后,为什么画只猫?怎么想到画张大床?
“画中画”会找哪一张画做朋友?(提示:画中的老鼠画在哪儿了?猫儿画在哪儿了?) 板书:包围添画。
你发现“画中画”的奥妙了吗?
小结:由小变大,层层关联,包围添画。 2.创设情境,引导联想:
由小青虫你联想到什么了?(学生说说自己所联想到的相关形象。)
请你帮老师出注意,是添画树叶还是树枝呢?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示范
师边讲故事边分步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小胖虫”的故事。 4.启发想象,明确要求:
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情趣,明确要求。
四、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
先画一个较小的简单形象,然后层层包围添画相关联的想 象,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评展
学生粘贴作品,布置画展;师提示:让“作品”有秩序地登上“画展小列车”。 六、拓展延伸
观看“画中画”作品展,说说画中的故事。
学生在“寻找画中画”活动中,发现“画中画”奇妙无穷。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我认为首先要教师合理地引导,就会使学生产生许多奇特而有趣的想法。如本课先安排同学分组进行想象,利用5分钟进行知识抢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表现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其次,运用各种学科的优点,融会贯通,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要能够取长补短,充分利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