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金融_研究进展及分析框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1:20: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4卷第5期 2009年9

月T he Journal o f G angdong U n i vers ity o f F i nance

Vo. l 24, N o . 5Sep . 2009 能源金融:研究进展及分析框架 何凌云 刘传哲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所, 江苏徐州221116 摘 要:能源金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对国内外能源金融与研究进展进行总 结分析后得出一个有关能源金融的研究框架, 即能源金融研究应该从能源产业与金融产

业的关联机理、金融支持能源产业的路径、能源金融风险控制、能源金融政策等层面展

开, 反映在实践中是要建立能源与金融的产业共生机制。 关键词:能源金融; 能源金融风险; 能源金融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1625(2009 05 0088 11 收稿日期:2009 06 28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 211工程 研究基地项目; 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8W 01 。

作者简介:何凌云(1982 , 女, 甘肃陇西人,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能源金融、货币政策与管理; 刘传哲(1964 , 男, 江苏丰县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一、引言

能源和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核心问题。能源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动力, 金融则全面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 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的 能源金融(Ene rgy F inance 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 能源金融一体化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普遍现象, 能源发展的资金需求也带来了能源金融的发展良机。能源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相互融合, 使得 能源 金融 生态成为深刻影响能源市场走向的关键变量(胡晓群, 2008 [1]。2005年9月, 金融支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高层论坛 在太原举行; 2006年3月和2007年3月, 欧洲货币能源论坛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先后在北京举办了两届国际可再生能源融资论坛; 2007年5月10日, 以 能源金融创新与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为主题的 能源金融论坛 举行, 会上许多专家学者就中国能源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08年11月, 能源与金融世界论坛 在北京召开, 旨在探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世界金融的新格局以及能源金融浪潮的兴起; 2008年6月, 世界上第一家专门为能源产业提供服务的投资银行FEB (第一能

源银行 获得了巴林中央银行对同业及大客户的大金额银行业务许可, 成为金融支持能源的一种路径探索。理论上讲, 能源金融 是一个泛意的概念, 是能源和金融两大产业组成的新系统, 但对其内涵的意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佘升翔等(2007 [2]认为能源金融是传统金融体系与能源系统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的新的金融系统, 可以分为能源虚拟金融和能源实体金融两个层面, 前者是指能源市场主体在能源商品期货、期权市场、国际货币市场以及能源相关的资本市场进行能源实务、期货、期权、债券、汇率、利率、股票以及相关衍生品等金融资产的套期保值、组合投资或投机交易; 后者是指能源产权主体、效率市场和传统金融市场通过有机联络, 利用金融市场的融资、监督、价格、退出机制, 培育、发展和壮大能源产业。贺永强等(2007 [3]认为能源金融就是将能源与金融相互融合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形态。

项俊波(2007 [4]将能源金融概括为通过能源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整合, 实现能源产业资本与金融产业资本不断优化聚合, 从而促进能源产业与金融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刘贵生(2007 [5]认为研究能源金融问题, 既不是简单的金融怎样支持能源产业发展的问题, 也不仅仅是能源产业怎样为金融带来更多利润的问题, 而是根据一定的指导原则和要求, 构造一个和谐的系统, 使能源业和金融业之间以及能源金融与系统外部之间能够实现协调共进、互利共赢,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是能源产需大国, 能源产业发展对经济有重大的影响。从中国的实际来看, 一方面能源行业贷款在其总负债和总投资中占比都很高; 另一方面, 能源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金融支持能源企业 走出去 的战略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能源进出口贸易中, 金融机构提供了包括贸易融资、兑换与结算、利率与汇率风险管理在内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能源和金融的融合程度不断加强。但总体来看, 能源金融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中国能源产业市场化程度偏低, 能源与金融的联结尚处在比较初级的水平, 不能满足能源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战略转型期, 煤炭、石油、电力等工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而除传统能源外, 中国新能源产业也存在着诸如科技创新水平落后、大型设备制造能力薄弱、激励机制不完善、持续发展的双效机制尚待建立等问题。2007年12月26日,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 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 白皮书, 指出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 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能源产业技术升级及可持续性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必须依靠金融支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金融体系与能源系统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新的金融系统和能源工业发展战略。二是能源宏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投资规模过大, 部分信贷资金流向低水平重复建设领域, 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业集中度过高, 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两大产业的相互渗透耦合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并可能通过产业关联机制导致风险传染。如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国际石油价格暴跌等, 这些均会影响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因此, 亟需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能源金融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 何凌云 刘传哲 能源金融:研究进展及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