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乡一高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缺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8:35: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三(57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选择题共20个小题,按题号依次涂在机读卡上。主观题做在答题卷上。 2009.9.26.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愠色(yùn) 惨怛(dàn)援弓缴(zhuó)冠盖相属(shǔ) B、逋慢(bū) 漱涤(shù) 屏人间语(píng)酾酒临江 (shī) C、迂讷(nè)神祇(qí) 门衰祚薄(zuò) 冯虚御风(píng) D、占卜(bǔ) 忤逆(wǔ) 缱绻柔情(quǎn) 天坼地裂(chì)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遍赞(赞扬)宾客 而公子亲数存(看问)之 B、每一令出,平伐(夸耀)其功 则牛羊何择(选择)焉

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驻扎)邺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倒下) D、用(因为)之所趋异也 以是知公子恨(遗憾)之复返也 3、下列各句中,“见”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伐困 能谤讥于市朝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齐楚之精英

C、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吾攻赵旦暮且下 5、下列加点的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去来江口守空船 B、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 孰与君少长 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昼夜勤作息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6、下列各句中,每句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御六气之辩

A、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暴秦之欲无厌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今王田猎于此

C、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D、 翼日进宰 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7、下列加点的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去来江口守空船 B、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 孰与君少长 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昼夜勤作息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8、从句式角度,对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莫之能御也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③构怨于诸侯 ④惟弈秋之为听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洎牧以谗诛⑦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亦雁荡具体而微者⑨则告诉不许 A、①④⑤/②⑧/③⑦/⑥⑨ B、①⑤⑧/②④/③⑦/⑥⑨ C、①③⑥/②⑦⑧/④⑤⑨ D、①④⑤/②⑧/③⑥/⑦⑨ 9、从文言词类活用角度分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②倚南窗以寄傲 ③既泣之三日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⑥等死,死国可乎⑦为肥甘不足于口与⑧间至赵矣 ⑨登泰山而小天下⑩可烧而走也

A、①⑨⑩/②⑦/③⑥/⑤④/⑧ B、①⑨/②⑦/③⑥/④⑩/⑤/⑧ C、①⑨/②⑦/③⑤/④⑩/⑧⑥ D、①⑨⑩/②③⑦/④⑤⑥/⑧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③施从良人之所之 ④则苗浡然兴之矣 ⑤直好世俗之乐耳 ⑥然后驱而之善

⑦臣故知王之不忍也 ⑧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A、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B、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C、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一人专心致志 B、 天下可运于掌

其如是,孰能御之 是天下士者皆于立于王之朝 C、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D、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二、文言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21题。.(16分)

仇览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人也。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年四十,县召补史,选为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①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期年称大化。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览惊日:“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耻。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母闻感悔,涕泣而去。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节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乡邑为之谚日:“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鳲枭②哺所生。”.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日:“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③之志邪?”览日:“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④。”. 览入太学。时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与览比宇,宾客盈室。览常自守,不与融言。融观其容止,心独奇之,乃谓曰:“与先生同郡壤,邻房牖。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常,守之何因?”览乃正色日:“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高揖而去,不复与言。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遂请留宿。林宗嗟叹,下床为拜。.

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后征方正,遇疾而卒。三子皆有文史才,少子玄,最知名。.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黉:hóng,学校。 ②鸬枭:shī xiāo,两种鸟名。 ③鹯:zhān,鸟名。 .④景行:高尚的德行。.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制科令 科令:法律条文. B.以一月奉为资 资:资财,路费. C.与览比宇 比:类似,相像 D.以礼自整 整:严格要求.

13、以下五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仇览重视道德教化的一项是( ). ①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②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 ③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④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 ⑤因为节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 ①③⑤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仇览年轻时敦厚寡言。当了蒲亭长以后,重视农业生产和教化。采取了多项措施,短期内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好评。

B.考城县令王涣治政崇尚严猛,虽然也认可仇览“以德化人”的做法,但同时认为他治政不够严厉,所以推荐他入太学学习。

C.在太学中,仇览动静举止与众不同,坚守自己的节操,不赞成太学中游谈之风,认为太学是学经之所。

D.仇览学成回乡,拒绝了州郡的邀请,不愿为官。平时在家严格自律,妻儿犯错,首先自责,进而让妻儿认识到错误。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躬助丧事,赈恤穷寡。期年称大化。(5分)

译文: (2)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遂请留宿。(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22题。(16分)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

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选自《后汉书·虞延传》)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 婴:缠绕,穿着 B.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中:符合 C.帝知延不私 私:自私 D.莫敢干法 干:触犯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延“执法严明”和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 A.①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②汝犯王法,身自取之

B.①宗果以侈从被诛 ②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C.①“宜当尽法!”后数日伏诛 ②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D.①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 ②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延年轻时为官勇敢有为,敢抓王莽贵人放纵的门客;在天下大乱之时,他保全了很多人的生命财产。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结果没过多久被杀。富宗临刑前擦泪叹息,十分悔恨。

C.阴氏门客马成作恶多端,被虞延收捕审问。阴氏求情不成便到皇帝面前诬陷虞延,虞延还是依法处死了马成。

D.皇帝认为功曹邓衍长得很像自己,且容貌举止出众而对邓衍宠爱有加;直到向虞延了解了邓衍的为人之后才幡然醒悟。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5分)

译文: (2)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5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0、23题。(16分)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 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 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

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注:武皇帝:宋武帝刘裕。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趋:快走 1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2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5分)

译文: (2)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5分)

译文: 三、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24、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2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 (《六国论》) 2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 。 (《陈情表》)

27、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28、自疏 ,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 (《屈原列传》)

29、既自以心为形役, ? , 。 ,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答 题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