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2:04: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层的刺激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愈精细而复杂的肌肉,其代表区也愈大,手与五指所占的区域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大小相等。③倒立分布。从运动区的上下分布来看,其定位安排呈身体的倒影;下肢代表区在顶部(膝关节以下肌肉代表区在皮层内侧面),上肢代表区在中间部,头而部肌肉代表区在底部(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仍为正立而不倒置)。 3、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有哪些功能? 答:(一)维持姿势平衡(二)调节肌紧张(三)协调随意运动

4、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哪两条下行通路来完成的?

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功能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条下行通路来完成的, 1)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系的运动功能主要是发动随意运动,其次是调节和控制各级脑结构的运动功能。

2) 神经解剖学将锥体系以外的脑下行性纤维统称为锥体外系。这些纤维都不经过延脑腹侧的锥体,都不直接止于脊髓α-运动神经元,控制它的运动功能;而是通过中间神经元或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间接影响和调节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功能。锥体外系在维持适度肌张力、姿势和随意运动的准确性中具有重要作用。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是随意运动的前提条件和准确性的保证。所以锥体外系功能紊乱时的主要运动障碍就是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

第三章 血液与运动 一、是非题:

1、√ 2、√ 3、√ 4、√ 5、√ 6、√ 7、Х 8、Х 9、√ 10、Х 11、Х 12、Х 13、Х 14、√ 15、Х 二、选择题

1~5、EDAAD、6、D 7、D 8、BC 9、C 10、C 11、BAC 12、A 13、CB 14、BA 15、C 三、填空题

1、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2、等渗溶液、0.9%、生理盐水、5%

3、血红蛋白、珠蛋白、亚铁血红素、12~16、11~15

9

4、(4~10)Х10、保护机体、外来微生物、免疫功能 5、氧气、二氧化碳、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9

6、(100~300)Х10、血管内皮完整性、止血、凝血 7、7.35~7.45、20:1、碱贮备、碱储 四、名词解释:

1、体液 :体液是存在于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约占体重 60—70% 2、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它反映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 3、渗透压:在渗透现象中,高浓度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称为渗透压 4、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等渗溶液。如5%的葡萄糖溶液或0.9%的氯化钠溶液

5、碱贮备:通常把每100ml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称为 五、问答题:

1、运动时血液PH值下降,血浆是如何缓冲来维持PH值的稳态?

答:运动时肌肉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使得血液PH值下降,人的血液中同时存在H2CO3

33

和NaHCO3两种物质(学名缓冲物质),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增大,过量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H2CO3和乳酸钠,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而乳酸钠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转化为肝糖元,作为能源储存在肝脏中。 2、血液是如何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

答:1.氧在血液中的物理溶解量很少,约占氧运输量的1.5%.化学结合是氧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约占氧运输量的98.5%.氧主要是和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分子中的Fe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进行运输。 2.二氧化碳在血浆中的溶解度比氧大,占二氧化碳运输量的6%.化学结合也是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约占二氧化碳运输量的94%.其结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形成碳酸氢盐(NaHCO3、KHCO3),约占二氧化碳运输量的87%;另一种是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H),约占7%.由此可见,二氧化碳主要是和红细胞内的水结合,形成碳酸氢盐进行运输。

第四章 呼吸与运动 一、是非题:

1、Х 2、√ 3、Х 4、√ 5、Х 6、√ 二、选择题

1~5、AABBB 6~10 CCCBC 11~15、BADCC 16、BDAC 三、填空题

1、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 2、肺通气、气体流动、气体交换 3、解剖无效腔、150ml

4、肺泡、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 5、化学结合、物理溶解

6、碳酸氢盐形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 7、分压差、扩散

8、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力 9、肺、外界环境

10、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 四、名词解释:

1、呼吸运动: 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这就是呼吸运动。 2、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3、时间肺活量:指最大深吸气后用力作最快速度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空气量。 4、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出入肺的气体量。一般指肺的动态气量,它反映肺的通气功能。 5、肺泡通气量 :指静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6、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 五、问答题:

1、在肺泡和组织部位气体是如何交换的?

答: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过程。肺泡气的PO2大于静脉血的PO2,而肺泡气的PCO2则小于静脉血的PCO2,故来自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毛细血管时,在分压差的推动下,O2由肺泡扩散入血液,CO2则由静脉血扩散入肺泡,完成肺换气过程,结果使静脉血变成含O2较多、CO2较少的动脉血。

组织换气在组织部位,由于细胞代谢不断消耗O2,同时产生CO2,故组织内PO2较动

34

脉血的PO2低,而PCO2较动脉血的PCO2高,当动脉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在分压差的推动下,O2由血液扩散入组织细胞,CO2则从组织细胞扩散入血液,完成组织换气。结果使动脉血变成了含O2较少、含CO2较多的静脉血。

2、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答:运动时机体代谢旺盛,呼吸系统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在以有氧代谢为供能特征的运动中,潮气量可从安静时的500ml上升到2000ml,呼吸频率可从12-18次/min上升到50次/min,每分通气量可达100L以上,氧的摄入量和CO2的排出量也相应增加。

运动中肺通气量变化的规律为:有训练运动员在从事运动强度较低时,每分通气量的增加主要是潮气量的增加;当运动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主要依靠呼吸频率的增加。 在一定范围内每分通气量与运动强度呈线性相关,若超过这一范围,每分通气量的增加将明显大于运动强度的增加.

第五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一、是非题:

1、Х 2、√ 3、√ 4、Х 5、Х 6、√ 7、√ 8、Х 9、Х 10、√ 二、选择题

1~5、CADBA 6~10、DEAAB 11~15、DAADC 16~20、BBDCC 三、填空题

1、缩短、缩短、心舒期、相对延长、缩短 2、大于、打开、心室、动脉

3、升高、大于、小于、房室瓣、半月瓣、等容收缩期 4、220-年龄 5、16/10.7KP

6、收缩压和脉压、舒张压

7、循环血量、心脏的舒缩、主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外周阻力 8、70ml、55~65%

9、心脏的收缩力、重力和体位、骨骼骨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 10、交感神经、兴奋传导加快、增多、加快、加强、增强、升高 11、收缩、增加、升高

12、收缩、减少、舒张、增加 四、名词解释;

1、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2、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 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3、心率 :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4、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5、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未期容积的百分比 6、心指数 :单位体表面积计算出的心输出量

7、心力贮备 :心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8、动脉血压 :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压强),一般是指主动脉内的血压。 9、动脉脉搏 :动脉搏动即脉搏,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

35

10、重力性休克:指疾跑后立即站立不动而引起的晕厥症状,称

11、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五、问答题:

1、试述心脏的泵血过程。

答:1、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减小,房内压升高,心房内血液被挤入已经充满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期的心室,使心室进一步充盈。 2、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室内压>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未开,心室内血液不出、不入,心室容积不变。 (2)快速射血期: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进一步收缩,引起室内压急剧上升,大于动脉压,半月瓣开,心室内血液大量的快速射入动脉。

(3)减慢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后,心室内血液逐渐减少,收缩力和室内压也减小,此时室内压稍低于动脉压,但由于血流的惯性,使血液仍继续缓慢地流向动脉。 3、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 心室舒张,室内压迅速下降,室内压<动脉压,半月瓣关闭;但室内压仍>房内压,房室瓣未开,心室容积不变。(2)快速充盈期:等容舒张期后,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急剧下降,当室内压<房内压时,房室瓣开,心房血液大量快速被吸入心室。(3)减慢充盈期: 快速充盈期后,心室血液不断充盈,室内压升高,使房室间压力差减小,血液从心房缓慢流入心室。

2、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

答一.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一个前提,三个因素。

一个前提是循环系统的平均充盈压。三个因素是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弹性器作用。

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时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心室收缩射血和血液流向外周所遇到的阻力(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心脏收缩所做的功一部分用于流速,一部分产生侧压,但如果没有外周阻力,血液即迅速向外周流失,不能保持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此外,大动脉的弹性扩张和回缩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具有重要缓冲作用。 3、简述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

答:归纳影响静脉血液回流的因素: 1).心肌收缩力:心脏收缩时,将心室内的血液射入大动脉。心脏舒张时,心室、心房内的压力下降,增大了小静脉与腔静脉两端的压力差,促进血液回流入心脏 2).呼吸运动。正常胸膜腔为负压,胸腔内的压力低于腹腔的压力,吸气时,胸腔内压力进一步降低,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心房扩张,容积增大,内压下降,同时,腹内压则由于吸气时膈肌的下降而升高,这些都有利于胸腔外静脉血液流回到胸腔的大静脉。 3).骨胳肌的挤压作用:骨胳肌收缩时,挤压静脉,可提高静脉内的压力,而静脉管内的瓣膜只容许血液向心脏方向流动,防止肌肉舒张时静脉中压力低落而逆流。骨胳肌的挤压和静脉瓣的定向作用,有力地促使静脉血回流 4).重力作用:静脉管壁薄,易受血液的重力作用而扩张,这对于静脉的回流是不利的,当由平卧变为直立体位时,因重力关系,心脏水平以下的静脉扩张,容积增加,大量血液可滞留于下半身,静脉回流量下降,相继使心输出量减少。长期卧床或体弱多病的人,静脉壁紧张性较低,静脉更易扩张,往往由平卧或蹲位突然直立时,因静脉回流量及心输出量减少,以致动脉血压骤然下降,造成视网膜及脑部缺血,而出现眼前发黑、头晕,甚至昏倒等,这种情况叫体位性低血压。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