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3:45: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通过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将提升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对区域内道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为实现西北西北域快速通勤提供基础环境;提升静态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公共交通换乘提供信息化手段;提升针对交通运输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与企业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行政决策水平,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表现在:
(1)公众对出行的满意度提高,服务信息获取便捷、高效; (2)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
(3)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时间,明显改善应急处置效果。
1.2.2业务目标
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需针对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由此提出以下五项业务目标:
(1)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
(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西安市交通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向郊区延伸,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大幅度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3)加强对首都西北域主要交通道路、化危物流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拥堵
1
的监控力度、实现交通事件、应急事件的智能报警;
(4)实现区域公交运营和调度的智能化;
(5)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6)提高交通宏观决策水平,使交通行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
1.2.3作业目标
(1)应急处置快速、科学
实现统一、快速的接警和信息报送,能够动态掌握区内的交通应急资源、车辆、船舶的分布和实际状况,实现应急处置方案推荐功能。
交通应急资源的采集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情况可动态掌握;各交通管理部门可实现应急联动。
(2)宏观交通决策科学、合理
实现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高宏观交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交通信息服务及时、准确
通过多种信息发布手段,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满足公众在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信息服务需求以及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
通过及时、准确的交通诱导和停车诱导,有效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 公众信息服务资源的采集率和共享率均达到80%以上;公众满意率大幅提高。
(4)公交运营调度智能、高效
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跟踪定位和场站实时监控,实现公交线路、车辆的实时、智能调度,并为公交场站、站台的出行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公交到站时刻等乘客信息服务。
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对西安市西北域新城建设及西安市交通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支撑,是信息惠民的重要体现,是西安市交通委实行西安市智能交通建设一盘棋的重大举措,其将为西安市新城交通枢纽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的示范性作用,为建设发展西北西北域交通枢纽提供了保证。
2
1.3 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涉及域内的国道、高速公路及市级道的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交通流量监测设备的建设,并在交通局建设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指挥中心。
在一期工程中,交通运输视频监控摄像点位共有6处,交通流量监测点位为7处;交通枢纽指挥中心面积为 平米;数据中心机房为 平米。
以交通局办公楼为主要建设地点,另外在区域内的高速公路、国道及市级道的关键点位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具体建设地点如下表所示:
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建设内容 大厅屏幕 交通应急指挥系统 机房建设(包括UPS电源) IT基础设施 路网交通量检测 西北域路网 交通状况视频监控 工程地点 说明 涉及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成果西南交通枢纽指挥中心 的整合 除新建的视频摄像头及流量监测设备外,还要与公安部门的视频资源、路政局的交通状况监测资源进行整合。 1.4 建设周期
本期项目建设周期:11个月。
1.5 项目投资
经初步测算项目投资,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估算为------万元人民币,全部建设资金拟申请政府投资解决。
3
2 交通枢纽现状与需求分析 2.1 交通枢纽现状分析
2.1.1交通枢纽现状
目前,的交通枢纽在交通拥堵、公交换乘、信息获取以及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置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北西南大通道交通拥堵,存在严重的交通“瓶颈”,百姓出行时耗长、效率低
地处西安市西南大门,京石高速和G107共同组成的西安市西南大通道,承担着西安市与河北、山西等西南诸省公路客、货运输的责任,其交通压力巨大、拥堵严重,且已经在杜家坎收费站形成严重的“瓶颈”。同时,肩负着分担西安市中心城人口压力的职责,与中心城之间的潮汐流现象明显,通勤交通进一步加剧西南大通道的交通拥堵。
(2)区内公交与中心城公交之间缺乏合理接驳,公交换乘不便、准点率较低、信息服务匮乏,公交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共有公交线路62条,其中,中心城至的公交放射线17条,主要由西北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区内公交线路42条,将由新成立的西北凯捷风公交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统一运营;跨区县公交线路3条。内的公交线路与中心城公交放射线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合理接驳,部分线路存在重叠和相互竞争的情况,尚未做到统筹兼顾、平衡运力,未能构建“零换乘”公共交通体系。
(3)区内交通压力增大,百姓出行不便,获取信息服务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物流基地、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新型建材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内以及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通需求将稳步增长,且是京郊著名的旅游胜地,西北猿人遗址、西周燕都遗址、云居寺、十渡等众多旅游景点将在周末和节假日引来大量的旅游客流。在交通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百姓对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交通设施容量相对有限,更
4
加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出行信息服务和出行信息引导手段。
(4)缺乏有效的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置体系,应急处置能力较差
近年来,随着客、货运运量运力的进一步增长,交通更加繁忙,道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自然灾害、道路安全事故等交通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的整体应急处置能力不高,应急响应时间较长,突发事件危害性可能通过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
(4)交通管理部门应急处置能力相对较弱
交通应急反应处置能力相对较弱,其主要原因在于:应急处置各业务环节均缺乏现代化技术手段支持,应急反应时间较长,决策水平较差。突出表现在应急缺乏统一的接警手段,百姓报警难;路网运行监测能力严重不足,对事件信息的掌握和预警困难;应急资源管理仍使用台帐管理模式,管理部门无法掌握最新的应急资源分布和技术状态情况,资源调度时还要依靠电话确认资源情况,十分不便;应急决策、调度主要依靠经验,缺乏辅助支持,应急处置风险较大,效果不好;交通应急多部门协同作业能力较差,如目前公路抢险等由公路分局负责,而运输物资调配、交通战备等由交通局负责,独立制定应急策略,信息不能共享,较难配合。
2.1.2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的交通信息化方面还属空白,与西安市城区的智能交通建设现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域内的公共交通调度仍然是传统模式,在公共交通智能调度指挥方面还没有进行建设,公交车辆的科学、合理运营、安全监控、信息服务及应急指挥等方面目前在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空白;
(2)长途汽车厂站的交通信息服务方面还没有实现向公众提供运营信息及售票信息;
(3)在客运站的安全管理方面,目前缺乏科学的监控手段,给安全防范,案件排查等带来诸多不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