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敏思警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 20:31: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学贵乎日新。

——出自《伊川先生集》。

意思是:学习贵在每天都有收获。

※ 学贵有常,而悠悠害道,循序渐进,与日俱新。 ——出自(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意思是:学习贵在坚持经常,循序渐进,每天都有进步,增长新的知识,而切忌休闲自得,得过且过。

※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出自《格言联璧 · 学问类》。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的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小进步;有大的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

※ 学贵专,不以泛滥为贤。

——出自(宋)程颐《为家君作试汉州学策问》之二。 意思是:学习贵有专攻,而不以漫无目标地涉猎为可贵。

※ 学既积于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 ——出自(宋)欧阳修《赠学者》。

意思是:胸中积累了很多学问,就象树上开了花;根子牢固浑厚,它的支干就会郁郁葱葱。

※ 学愦愦,混真伪。

——出自(清)金埴《不下带编》。

意思是:糊里糊涂地读书,便不能辨别真伪。说明读书应当善于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学莫贵乎自得,非在人也。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 · 论学篇》。

意思是:学习贵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有所得,不是依赖于他人。

※ 学莫先于立志。

——出自《陈确集 · 别集 · 学谱》。 意思是:要学习就得先立下远大的志向。

※ 学能变化气质。

——出自《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五。

意思是:学习能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变化。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礼记 · 学记》。

意思是: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欠缺;教别人之后,然后体会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 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

——出自(宋)辛弃疾《千年调》。

意思是:摹仿别人,总不可能十分象样,这样永远不会超过别人。

※ 学人一骄便不能为学,是以第一要去“骄”字。 ——出自(清)谭嗣同《论学者不当骄人》。

意思是:读书的人一有骄傲就不能学得进东西,反“骄”是读书人的第一要务。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出自《论语 · 泰伯》。

意思是:学习好象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已经赶上了,又生怕把它失掉了。

※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出自(清)袁牧《续诗品注 · 尚识》。

意思是:学问就象弓弩,才华就好象箭头,如果能用见识指导它,就能射中目标。

※ 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出自《太平御览》卷六0七。

意思是:学习的人多如牛毛,但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却如凤毛麟角,非常罕见。

※ 学,身之砥砺也。 ——出自《尸子》。

意思是:学习,是人的磨刀石。比喻学习可以使人变得能干有作为,象磨刀石可以使刀变得锋利一样。

※ 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 ——出自(汉)王充《论衡 · 量知篇》。

意思是:学者应当努力学习,通过老师指导使自己有大的进步,这好比把谷子煮成了饭,人吃了对身体有益,使人长胖一样。

※ 学所以成己也,岂是以求人之知? ——出自《经世文编》。

意思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成才,哪里是为了求得别人的称赞呢?

※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出自(汉)刘向《说苑 · 建本》。

意思是:人经过学习,才增长才智;刀经过磨砺,才更加锋利。

※ 学所以开人之蔽,而致其知。学而不知其方,则反以滋其蔽。

——出自(宋)陆九渊《送杨通老》。

意思是:学习是为了解决人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而使人明白。学习如果不了解学习方法,就反而使人更加迷惑不解。

※ 学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 ——出自《意林 · 任子》。

意思是:学习是为了改造自己,教育是为了改造别人。

※ 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 ——出自《元史 · 国子博士》。

意思是:读书不能领会其中要旨,而只注意华丽辞藻,这好比用钱买水,所得是有限的。

※ 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出自《荀子 · 大略》。

意思是:能勤学苦练,不耻下问,永远爱惜人才,这样的人必然收获很大。

※ 学问涵养人,虽当盛怒时,毕竟无过激之言,暴厉之色。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有学问的人,能培养出好的道德涵养。虽然发怒时,能克制自己,没有过激的语言,没有粗暴的脸色。

※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出自《神童诗》。

意思是:学习要靠勤奋才能获得,经过三年就会学得满腹经纶。

※ 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

——出自(清)曾世霖《论学问》。

意思是:学问贵在专心一意,研究切磋贵在纯粹。

※ 学问实自静中有得;不静,则心既杂乱,何由有得。 ——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 · 论学》。

意思是:静下心来学习,必有所得;不静下心来,心繁意乱,有何所得。

※ 学问须严密,体会愈细密,愈广大,愈精确,愈高明。 ——出自《郭嵩焘日记》第一卷。

意思是:做学问必须严谨慎密,这样体会得越细密,增长的知识越广博;理解得越精确,见解越高明。

※ 学问有诸己与否,须临事方信。 ——出自《习斋记余 · 言卜》。

意思是:学问是否化为己有,必须在处理事情时,才能知道。

※ 学问欲博,而行己欲敦。

——出自(唐)魏徵《群书治要 · 新语》。 意思是:学问要广博,为人要厚道。

※ 学问在早年,光芒如初旭;晚岁则已迟,夜行仅秉烛。 ——出自《归庄集 · 生日自述》。

意思是:读书学习要在早年,光芒四射如初升的太阳;晚年才学习就迟了,好比夜间拿着烛光照路,蹒跚前进。

※ 学问之道,贵能下人;能下人,孰不乐告之以善! ——出自(明)唐甄《潜书 · 虚受》。

意思是:做学问的人,贵在能谦虚向别人请教;这样,还怕别人不乐意把知识告诉你吗?

※ 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艰难以得之者,斯能兢业以守之。

——出自(清)魏源《默觚 · 学篇》。

意思是:得到学问若很容易,失去必然也很容易;惟独艰难得到的知识,才能兢兢业业地把它守住。

※ 学问之道,惟虚乃有益,惟实乃有功。 ——出自(明)彭汝让《木几冗谈》。

意思是:求学的人,只有谦虚才能进步,只有诚心才能取得成果。

※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出自《孟子 · 告子上》。

意思是:求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自己那丢失掉的心追回来罢了。

※ 学问之于身心,犹饥寒之于衣食也。

——出自(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 假年篇》。

意思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学问对身心的好处就象寒冷时有衣穿,饥饿时有饭吃一样。

※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出自(汉)杨雄《法言 · 学行》。

意思是:有了学问,最好是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其次是著书立说,再其次是用来教育别人。以上几点都做不到,就是平庸的人。

※ 学须静,静可以一心志,凝思虑;不静则学或骛外,不能向里。 ——出自(清)张謇《张季子九录》。

意思是:学习需要安静,安静可以专心致志,凝聚思虑;不安静,那求学的心志或许会骛外而不能向里深求了。

※ 学须静也,才须学习。

——出自(三国 · 蜀)诸葛亮《诫子书》。

意思是:治学需要安静思考才能长进,才智必须学习才可增长。

※ 学要来身上做。

——出自(明)胡居仁《居业录》卷三。

意思是:学习是为了改造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

※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出自《荀子 · 劝学》。

意思是:做学问的人,首先要学会专一。

※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出自(汉)杨雄《法言 · 学行》。

意思是:通过学习来锻炼自己,依靠思索来求得精通,依靠朋友来纠正,依靠名誉来提高,依靠不断努力来完成,这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 学由自得,则得为真得。

——出自(明)唐甄《潜书 · 宗孟》。

意思是:学习,自己要有所心得,这样的心得才是自己学到了真正的知识。

※ 学犹殖也,不学将落。

——出自《左传 · 昭公十八年》。

意思是:学习,如同播种耕耘,不学习就会落后。

※ 学有思而获,亦有触而获。 思而获,其觌亲;触而获,其诣速。 ——出自(宋)杨万里《庸言》一。

意思是:学习需要思考才能有所得,只要长期渐进思考,一碰到机缘,一下子全领悟了。

※ 学则乐,君子无处非学,故无处非乐。 ——出自(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意思是:学习是乐事,高尚的人无处不学习,所以无处不感到快乐。

※ 学则正,否则邪。

——出自(汉)杨雄《法言 · 学行》。

意思是:研究学问,就会走上正路,否则就会步入邪途。

※ 学则治,不学则乱。

——出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意思是:有学识就能治理事物;没有学识,事理就会混乱。

※ 学则智,不学则愚。

——出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意思是:学习就会聪明;不学习就会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