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与历史真实的背离A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10:41: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析《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与历史真实的背离

摘要:历史小说家罗贯中笔下的刘备被塑造成一个前半生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辈子畏畏缩缩,令人忍俊不禁的胆小鬼、可怜虫形象;其看家本领似乎只有一“跑”(大事不好,拔腿就跑),二“哭”(遭遇险情,掩面大哭),三“抛弃”(危急关头,抛妻弃子)。历史上的刘备真的如此这般吗?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只会哭鼻子的人,肯定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更不可能让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矢志不移地追随终身。其实,刘备是一个终生胸怀大志、坚持原则、有胆有识、有情有义的大男人。易中天称刘备“有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义、英雄之志”,这才是刘备的历史真实形象。

关键词:志向;胆识;情义;智慧;耐性

刘备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

乱世出英雄,但并不是谁都能成为英雄,成为英雄者必有其英雄之志。作为三国那个异彩纷呈的乱世,刘备的志向是坚定的,理想是远大的。作为没落贵族的刘备,当他在地摊上卖草鞋时,相信他的心里一定非常憋屈。在遭遇逆境的时候,许多人往往是怨天尤人,在生活的重压和磨砺下失去了棱角,失去了自我,最终变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随波逐流。而刘备不是常人,而是英雄,英雄会在逆境中越挫越勇,他心底的信念会更加坚定,更加明确。他相信总有一天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要机会到来,他就一定会成功。

据陈寿在《三国志》里记载,刘备小时候和小伙伴们游戏时,曾对小伙伴们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其叔刘子敬赶紧制止他说:“汝勿妄语,灭吾门也”。这句话并不能完全证明刘备少有大志,可能象今天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别人问起他有什么远大理想时,有不少小朋友会说我长大了要当总统,要当国家主席等,不能太当真。

但被世人称之为奸雄的曹操所作的评价,就肯定有很高的含金量了。曹操在“青梅煮酒”时和刘备评论当时的天下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筷子都掉在了地上。可能是刘备根本就没有想到,我已经如此韬光养晦

了,还是被你曹操看穿了我的心思。曹操啊,你真是一个可怕的对手,我要赶快离开你才行。

还有请看刘备给他的儿子取的名字:刘封、刘禅。封禅,这是什么人才做的事情,这是只有皇帝才做的事情。给他的儿子们取这些名字时,他还不是蜀汉皇帝,还在四处奔波,可他还是坚信自己有一天一定能封禅于某座名山。

刘备是一个胆识过人的人

在那个时代,科举考试还没有兴起,要做官,只有靠别人举荐,可那都是有权有势的官僚们的游戏。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要想通过别人举荐做官,那简直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不过还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走沙场建功这条路,以军功起家。作为胸怀大志的刘备,也只有走这条路才有可能成功。当他带领着铁哥们儿关羽、张飞等和一帮乡里的有志之士踏上征途的时候,他们心里肯定也充满着感慨和迷茫:眼前这条路充满了曲折艰险,可他们必须坚定的走下去,只有走下去,他们才有改变自身命运、实现自身理想的机会。

当刘备带领着自己的队伍面对强大的张角起义军时,他心里的信念是坚定的,虽然敌众我寡,但必须奋勇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勇者才能赢得这场胜仗。不过很多时候战争是残酷的,敌我兵力悬殊太大,要以弱胜强有时也难如登天,难免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失利。虽然打了败仗,但刘备至少带领着自己的队伍英勇地拼搏过,比起那些畏畏缩缩、临阵退缩的政府军,刘备和他的弟兄们是好样的。

在公元194年,曹操打着为父报仇的幌子,带领着强大的队伍直奔徐州城,这可吓坏了只善理民、不善军事的徐州牧陶谦。不过他和他的部下都想到了一个人——不久前见义勇为救援过孔融的刘备。这时的刘备和曹操从势力上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刘备还是来了,义无反顾地来了。如果不来,那他就不是刘备。失败算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至多成仁取义。如果失去了勇气,就失去了所有的一切,以及一切的可能。刘备此去,是他生平第一次对抗曹操,试图从曹操的屠刀下救出陶谦及面临着灾难的徐州百姓。战斗的结果是让人失望的,他们挡不住曹操强大的攻势。不过历史也会出现偶然,这个偶然救了他们,吕布偷袭曹操的老巢,曹操撤退了,刘备和他的队伍逃脱了覆灭的命运。但我想即使杀身成仁,刘备也会坦然面对。

刘备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刘备自身还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领导、好大哥。如果不是他的重情重义,他的一帮铁杆兄弟也不会至死都追随着他。他的这种重情重义的人格魁力,让他的弟兄下属们永铭于心,也因此才成就了他的蜀汉帝国。

关羽失而复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曹操对关羽多好,金银财宝、高官厚禄、美女宝马,而刘备肯定是无法给予他这些东西的。如按人之常情揣度,关羽应该对曹操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可这丝毫改变不了关羽誓死追随刘备的决心。当然,这并不是关羽是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只是曹操给予关羽的,只是“利”而已,而刘备给予关羽的是“情”,情义无价。曹操和关羽的这种关系,就像今天企业的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你给我这么高的薪水,只不过觉得我是一个人才,要笼络我、利用我为你卖命罢了。当然你的这份情我是不会忘记的,有机会我一定会还你的。但是你曹操所给予我的这些,是无法和我刘备大哥的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之情相比的。所以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的阵营里时,毅然离开了曹操奔向了刘备。如果刘备和关羽间没有深厚的情义,只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那关羽肯定不会至死都追随于他,在曹操阵营时就“跳槽”了。当然也就不会有诸多的民间的、野史的关羽的光辉形象。

在刘备集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军师诸葛亮也一样,他看中的也是刘备的重情重义。试想当时的局势,论实力,曹操已跃居第一,而且最有望统一全国、成就霸业的就是他。作为一个有杰出才能的人,相信大多会选择曹操作为自己的老板。可诸葛亮并没有选择曹操,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的政治见解不一样,还有就是诸葛亮已看清了曹操的所作所为,曹操并不是他等待的明主,即使他投效了曹操,也不一定能得到重用。按照地域观念而言,诸葛亮应该在刘表麾下效力。不过我想他也很了解刘表,如果处在太平盛世,刘表也还算得上是一个贤臣,可在这个群雄兼并的乱世,刘表实在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所以诸葛亮卧居隆中多年也没有为刘表效力。当然诸葛亮也不可能选择孙权,因为孙权的麾下已有周瑜、鲁肃、张昭等优秀人才,如果投效孙权,也有很大可能得不到重用。而且江东集团的政治主张和他的也不一样。其实,诸葛亮和刘备一样,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那为何刘备在荆州居住那么长时间,诸葛亮才和他走到一起,携手去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呢?因为诸葛亮同时也是一个行事谨慎的人,他要用时间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