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8 19:42: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经验在知觉的基本特性中也有重要作用:在选择性中有助于个体把对象与背景区分开来,从而优先地选择知觉对象;在整体性中,经验的回忆补充作用,有助于完整认识;在理解性中,经验是知觉理解的基础;在恒常性中,经验有助人保持相对不变的认识。 总之,由于经验的作用,个体对感觉信息加工对客观对象作出感性的解释相理解的过程才构成知觉。

2.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科学实验与科学发现的基础,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注意: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例如在做二氧化碳不助燃并比空气重的实验时,明确观察目的与不明确目的大不一样,前者会集中注意力观察高低两只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后者只看热闹(烧瓶中酸碱的激烈反应)。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①提出观察方法;②制定观察计划;③安排观察的实验程序;④作好思想与物质准备。周密的计划与准备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必备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到:①必须有浓厚的观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持久地去观察、探究相认识客观世界的奥秘。②必须有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实践表明,很多的科学发现,都是起源于高度集中的注意和对细节深入持久的观察。③观察力的发展,还依赖于人们在观察时,能否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④还必须学会观察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系统地观察自然与社会现象,观察静态与动态事物。只有在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的训练过程中,观察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引导学生学会作观察记录,写观察报告、笔记与作文,也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3.直观是在教学媒体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认知活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实物、教具(或模象)、言语等直观形式来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遵循感知规律正确使用直观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②客观刺激的强度应该适宜;③注意刺激对象与周围背景之间应有一定的对比差异;④采用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人知觉;⑤运用直观教学的目的要明确,呈现时机适当,间隔距离得当,保持宜观映像的整体性;⑥直观时应采用变式方法,区分本质与非本质属性,以便正确理解掌握概念。

第六章 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的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基本环节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C.保持、再认或回忆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当人们看见“天安门”三个字或其他刺激时,头脑中重现天安门城楼形象是 A.再认 B.回忆 C.表象 D.想象

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叫 A.暂时性遗忘 B.永久性遗忘 C.干扰性遗忘 D.逆向性遗忘 4.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提取性障碍 D.存储性障碍

5.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其学习效果优于白天,这是由于

A.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6.“由骄兵想到必败”是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因果联想

7.开卷考试时,学生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8.艾宾浩斯使用遗忘曲线来表明遗忘进程的不均衡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很快 D.很慢

9.保持信息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10.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5 B.5-7 C.7-9 D.5-9

11.根据材料内部联系,经过领会,揭示事物意义的识记是 A.有意识记 E.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2.通过“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 A.有意回忆 B.无意回忆 C.直接回忆 D.间接回亿

13.学生对数学定理或数学公式的记忆,主要属于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14.先学习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记忆的干扰作用称为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延缓抑制 D.消退抑制

15.用无意义音节进行记忆研究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詹金斯 D.弗洛姆

二、填空题

1.记忆从内容性质不同可划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 2.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人类记忆可分为(或感觉登记)、、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3.遗忘主要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前者是原因引起的提取性障碍.后者是由消退原因引起的障碍。

4.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均衡,有的特点。 5.记忆的过程主要包括识记、、再认或。

6.学习长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记忆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了。 7.记亿表象的一般特征是和。

8.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有:记忆的敏捷性、、准确性和。

9.先学习的内容对后继学习的干扰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干扰是。 10.100%掌握材料以后的学习称为,其程度达到时效果最好。

三、名词解释 1.记忆 2.记忆表象 3.有意识记 4.无意识记

5.机械识记 6.意义识记 7.保持 8.遗忘 9.遗忘曲线 10.前摄抑制 11.倒摄抑制 12.复习 13.联想 14.回忆 15.再认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2.什么是表象?表象有哪些特点? 3.遗忘有哪些规律? 4.回忆分哪些种类?

5.简答巴甫洛夫关于记忆的条件反射。 6.简答记忆的定位说。 7.简答记忆的反响回路说。 8.简答记忆的化学分子说。

五、论述题

1.怎样组织复习才能克服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2.试述联想及其规律。 3.试述记忆的品质及培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C 5.C 6.D 7.C 8.A 9.B 10.D 11.C 12.B 13.B 14.A 15.B

二、填空题

1.抽象逻辑记忆 动作记忆 2.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3.干扰 存储性

4.艾宾浩斯 先快后慢 5.保持 回忆 6.双重抑制

7.形象性 概括性 8.持久性 准备性 9.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10.过度学习 150%

三、名词解释

1.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个体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

3.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的识记。 4.无意识记是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有意采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5.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6.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及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

7.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过程。

8.遗忘就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9.遗忘曲线是艾宾浩斯研究出的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它反映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10.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11.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12.复习是指多次的识记。

13.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象、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象、观念的心理过程。 14.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15.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四、简答题 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记”(识记和保持)和“忆”(再认或回忆)的完整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输入与编码、信息储存和信息提取三个有序而完整的过程。 2.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它是人脑重新回忆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形象。表象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表象是保持在人脑中并回忆出的过去感知事物的形象,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但与知觉相比较,其形象较模糊、暗淡、片断、不稳定;②表象是一种比感知水平要高的反映,无论具体表象或一般表象,它都有一定的慨括性,它是对事物共同的、表面的形象特征的反映。

3.主要的遗忘现象与规律有: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②识记材料性质对遗忘有明显的影响。—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形象材料也不易遗忘;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同无意义材料相比,遗忘要缓慢得多。③过度学习(即超过或达到记忆程度之后的学习)对遗忘有影响。④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对遗忘有明显影响。⑤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有明显影响,实验表明,两端要比中间记忆效果好。⑥遗忘还受情绪与动机的影响。一般来说,同样重要或强度的刺激,处在愉快情绪状态则记亿效果好,反之记忆效果差。

4.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回忆种类划分也不一样。首先,根据回忆的目的意图与任务要求,可分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两种。有意回忆也称随意回忆,是有目的任务,较自觉的重现过程;无意回忆也称不随意回忆,是没有预定目的和任务,自然而然的,自由联想的回忆形式。其次,根据回忆是否借助中介环节,回忆可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直接回忆不需要中间联想,内容一下子被再现;间接回忆需要借助中介联想才能回忆。 5.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记忆被认为是在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巩固和恢复。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就是识记。暂时神经联系一经形成,便会在大脑皮质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巩固,因不强化而消退,这就是保持和遗忘。暂时神经联系痕迹在一定条件下的重新活动,就是回忆和再认。 6.潘菲尔德认为,记忆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不同类型的记忆是由大脑的不同部位产生。听觉的记忆在听觉中枢产生,视觉记忆在视觉中枢产生,语言记忆在语言中枢产生。 7.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的皮层与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就产生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在环路中不需要进一步的外界刺激也能持续下去,信息就在反复传递中被保持下来。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冲动的传递不能持久,反响活动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所以有些心理学家将这种脑电活动的反响效应作为短时记忆的神经基础。

8.瑞典生理学家海登认为个人的长时记忆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内核糖核酸的作用。当大脑神经元内的核糖核酸会明显增加,就能显著提高学习能力,即有利于信息的长期保存。相反,当大脑神经元内核糖核酸会明显降低,学习能力也显著下降,即不利于信息的长期保存。

五、论述题

1.复习是防止和克服遗忘的有效方法,研究与实践证明,只有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组织复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复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记忆目

标和意图越持久、越明确,效果越好;时间意图清楚,效果越好;复习态度积极主动,效果越好。②复习时间要合理安排。根据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的趋势,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才能防止学习之后立即快速地遗忘。③避免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前摄抑制即先学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干扰;倒摄抑制是后学材料对以前记忆的干扰。④采用分散复习的方法。每次复习内容不应过于集中;长时间复习,中间要短暂休息;要做到“学间时习之”,集中与分散复习相结合,以平时分散复习为主;在分散基础上再进行阶段或集中总复习效果要好。⑤复习方式不要太单调,要多样化,如把视、听、读、写、操作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复习方式;复习方式还应根据记忆材料的性质与数量灵活选择。大量的材料与内容应采用分段(或分成若干部分)记忆,少量材料与内容应采取整体或综合记忆法效果要好。对概念、定理与公式采用”理解记忆法”,对诗词与课文可用“背诵法”,对外语单词可用“循环记忆法”,数、理、化知识可用“练习法”、“实验操作法”。⑥采用“记忆术”有助提高复习效果,主要记忆术有:定位记忆术、数字谐音记忆术、串连记忆术等。 2.联想是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

(1)接近律:如果两个刺激在人的经验中曾经接近(时空接近),那么当遇到其中一个时往往能回忆起另一个。

(2)类似律: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与它性质上相似的事物。 (3)对比律: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与它性质上相反的事物。 (4)多因律:同样的刺激,接近次数越多,联想越巩固。 (5)强因律:有关的刺激越强烈,联想越巩固。 (6)近因律:一样的联想,形成时间越近越巩固。

3.(1)识记的敏捷性。是指识记速度的快慢。记忆敏捷性的培养首先是明确识记的目的,其次应集中注意。

(2)保持的持久性。是指对识记材料保持的时间长短。保持持久性的培养首先是要善于把识记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其次是进行及时和经常的复习。

(3)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记忆正确性的培养首先要认真识记,其次在复习时要把类似的材料经常比较、防止混淆,再次要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忆以及主观臆测的东西区别开来。

(4)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迅速地提供出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培养记忆的准备性,关键是要使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

第七章 表象与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 表象 B.联想 B. 幻想 D.梦想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想象 B. 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3.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活动主要是 A.记忆表象 B. 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 创造想象

4.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形象,称为 A.想象 B. 表象 C.幻想 D. 后象

5.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环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