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4:21: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五、论述题
1.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2.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C 5.A
二、填空题
1.态度 行为方式 2.情绪特征 理智特征 3.性格 道德
4.权力型(政治型) 审美型 5.社会性格 非生产的倾向性
三、名词解释
1.性格是个体稳固态度和习惯性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四、简答题
1.气质和性格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其联系方面有:①二者都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都具有稳定和个别差异性的特点。②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③气质能影响性格形成的快慢,在性格上打上气质的烙印与色彩。性格也能逐渐改变人的气质。其区别在于:①气质是不受内容制约的动力性特征,性格是态度和行为的特点;②气质是带自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社会性个性心理特征;③气质无好坏社会评价,性格有好坏社会评价意义;④相对而言气质的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⑤年龄越小气质起作用越大,成人后性格在个性结构中有核心意义。
2.性格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如下类型:①按知、情、意等心理机能在性格中占优势地位与表现程度不同,机能类型说,把人分为情绪型、意志型、理智型和混合型。②按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或外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③根据个人竞争性的不同,把人的性格分为优越型与自卑型。④按照信息加工,认知方式的不同,把人的性格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⑤按照社会文化观和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将人的性格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等。
3.性格结构包括如下成分(或特征):①性格的态度特征:有对他人、集体态度;对学习、劳动、工作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②性格的意志特征:自觉性、自制力、果断性、坚韧性等。③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强度、稳定性等。④性格的理智特征:含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方面的特点。
五、论述题
1.性格形成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①家庭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上各种关系通过家庭影响儿童,在他们幼小心灵里,打上深深的烙印。家庭成员的性格、人际关系与家庭气氛、教养方式与父母的榜样作用、儿童的家庭地位,都会影响人的性格的形成;②学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与教学活动,教师的为人师表与教书育人、学校的班集体以及校风、班风和学风等影响学生的性格;③长期从事的特定职业、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方式等对其性格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除上述途径影响外,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心理条件有:①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中间环节;②动机的泛化和系统化,以及相应行为方式的巩固,形成理想与信念,是养成良好性格的又一必要条件;③解决一系列心理矛盾(新旧认知矛盾、认识与行为矛盾、新旧行为习惯的矛盾)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条件;④自我调节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结合,
随时随地都在塑造个人的性格。
2.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应注意如下方面:①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信念,也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发展。②注意榜样教育的作用。家长和教师注意言传身教,发挥榜样、威信和示范作用,在学生良好性格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榜样教育还体现在英雄形象和先进典型教育方面。③集体教育在良好性格形成中的作用。良好的班集体的建立,优良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合成为学生良好性格发展的推动力量。④个别指导。性格形成上不仅有一般特点,也存在个别差异。只有针对学生性格的不同类型以及学生性格的优点与弱点,实施教育收效才好。⑤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接受正确道德原则的指导;使道德原理转化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矫正不良行为的有效途径。学生的社会实践包括各种形式的劳动、社会政治活动、军事训练活动、科技活动等。
第十四章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选项是特殊能力 A.认知能力 B.观察力 C.交往能力 C.记忆力 2.下列哪种选项是一般能力 A.注意力 B.计算能力 C.节奏感 D.音乐鉴赏力 3.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记忆力 B.思维力 C.观察力 D.注意力
4.下列哪种选项是韦氏智力量表中言语分量表 A.完成图片 B.积木图案 C.实物组合 D.数字记忆广度 5.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
A.韦克斯勒量表 B.比纳-西蒙量表 C.斯坦福-比纳量表 D.瑞文推理量表 6.在全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无规则
7.狼孩的心理障碍说明了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遗传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家庭教育
二、填空题
1.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使活动顺利完成的。 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是。
3.人的多种的独特组合称为才能,才能的最高发展又称为。 4.能力的类型差异中,在知觉方面可分为综合型、和。 5.在能力发展的因素中,遗传素质起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6.智力测验的基本条件是、信度、效度和施测评分的。 7.韦氏智力量表主要包含了和两个分量表。
8.韦氏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智商改成为智商。 9.智力即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10.吉尔福特从内容、和三个维度上对人的智力因素进行了分析。 11.卡特尔发现一般智力因素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即和。
三、名词解释 1.能力 2.潜在能力 3.才能 4.天才 5.一般能力 6.模仿能力 7.创造能力 8.流体能力 9.晶体能力 10.认知能力 11.信度 12.效度 13.常模 四、简答题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 2.能力与遗传素质的关系如何? 3.能力测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简要说明人的能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分析说明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B 6.A 7.C
二、填空题
1.活动效率 个性心理特征 2.思维力 创造力 3.能力 天才
4.分析型 分析综合型 5.物质前提 教育 6.常模 标准化
7. 言语量表 操作量表 8. 离差 比率 9.注意力 思维力 10.操作 产物
11.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
三、名词解释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潜在能力是指个人能力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外部环境或教育条件许可时,可以发展成为现实能力。
3.才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
4.有些人的多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与结合,能够高水平、创造性地完成多种活动任务,或完成某一领域中人们通常难于完成的特殊活动任务,这种人被称为天才。
5.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它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
6.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7.创造能力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8.流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式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主要依赖于个人的先天秉赋。
9.晶体能力是指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10.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11.信度是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也可称作可靠度。 12.效度是指所测验的结果是不是所要测量的东西。
13.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它是依据测验适用对象总体的平均成绩来确定的。
四、简答题
1.能力、知识、技能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从其联系来看:①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则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相反,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会造成能力发展的巨大障碍;②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往往制约掌握知识以及形成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灵活性和巩固程度。从其区别来看:①三者概括水平不同,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概括对象是客观事物;技能是对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对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心理活动水平的概括。②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范畴,而能力是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③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热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2.遗传素质和能力的关系如下:①遗传素质是人生来具有的通过生物性遗传获得的解剖生理特性。②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自然前提,能力发展会出现障碍。③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能力的发展,决定能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实践(家庭、环境,教育),其中教育则起主导作用。④素质不是能力的直接生理机制。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则是能力的直接生理机制。
3.能力测验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①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分数)的依据:通常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标志。②信度是指—个测验量表(工具)可靠的程度。—般用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信度的高低。③效度是—个测验希望测量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与准确程度。也用相关程度来表示。④施测程序与记分标准化。评分要客观、准确、经济、实用等。
4.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①能力的类型差异,知觉方面有综合型、分析型和分析综合型;记忆方面有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差异,以及直观形象记忆型、词的抽象记忆型和中间记忆型差异;言语和思维方面有生动的思维言语型、逻辑的思维言语型和中间型差异等。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智力超常、智力低常、智力平常的差异。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有智力早慧、中年成才和大器晚成之分。④其他还有性别与职业等特征方面的能力差异等。
五、论述题
1.能力形成的条件主要有:①遗传因素与营养条件。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发展的自然前提,婴幼儿期是身体和脑发言最快时期,营养会影响神经系统及大脑的发育,从而影响人的能力发展。如先天愚型头颅畸形等遗传疾病会使入弱智;婴幼儿营养不良会不同程度影响智力落后。②早期经验。学前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婴幼儿的早期经验(言语能力、动作能力、观察能力)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生动刺激有益于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与成人交往机会频繁有利于儿童的言语能力发展;完全隔离环境,心理发展会受到严重障碍;及早进行辅助性教育,可使某些心理障碍明显减轻。③教育与教学。教育对能力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不仅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而且通过教育唤起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④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智力和各种特殊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础。⑤勤奋与其他主观心理条件。天才在于勤奋,要获得能力较完备的增长,没有主观的勤奋努力是根本不可能的。⑥兴趣与爱好等其他非智力因素都是促进个人能力发展的
必要心理条件。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①重视早期教育,适时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要按教育与心理规律办事,要重视观察力、动作协调、言语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要纠正在早期教育中过分重知识学习与强制儿童进行专业训练的不良倾向;要重视和发展智力与能力,对超常的儿童给予特殊培养。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与教育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又要传授学习知识与训练技能的方法,采用启发式与“发现学习法”,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纠正单纯传播知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重视学生素质的综合而又全面的发展。③在课外与校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好动是青少年的重要特点,有益的活动可以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品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良好兴趣品质的养成和认识能力与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特殊能力发展与专门人才的发现。因此学校及社会应创造良好条件,重视课外校外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④注意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对超常儿童应在全面教育的基础上,合理而又适当地对其进行加速与加深学习;对常态范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多关心,多帮助,实施具体辅导;对所合中学生应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发展其特长。实践证明,在班级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施教、分类推进、个别指导,有助于提高因材施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