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综合试题2017-2018学年(下)七年级语文期末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1》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30: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2018学年(下)七年级语文期末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1》

(一)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

②③

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困,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选自《近思录》) 注释

①阿:阿县,现山东境内。②铸:熔铸。③仓廪:粮仓。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追者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以老者之智 智子疑邻 .... C.乃起兵攻之 屠乃奔倚其下 D.以私兵战 以刀毙之 ....2.翻译句子。(4分) (1)何以知之?

(2)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困。

3.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子奇到了阿县,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用原文回答)(2分)

5.阿县“库无兵,仓无粟”,却能“遂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 。 (2分)

(二)多多益善

①②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

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注释

①上:指刘邦。②信:指韩信。③禽:抓住,这里引申为控制。后作“擒”。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将几何 几何:多少 B.何为我禽 为:被 ... C.而善将将 将:率领 D.且陛下所谓天授 且:而且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君何如 于我如浮云 .. B.多多而益善耳 京中有善口技者 .. C.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去后乃至 .. 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为人谋而不忠乎 ..3.翻译句子。(4分)

(1)臣多多而益善耳。

(2)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下列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差别。 B.韩信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认为自己要比刘邦能干。 C.“上笑曰”中的“笑”,其实是冷笑,既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回答不满,也是在嘲笑韩 信虽有统兵之能,却也不得不臣服于自己。

D.韩信最后的自圆其说,一方面是无可奈何地承认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刘邦,另一 方面也显示了他随机应变的机智,避免了刘邦对自己的不满和猜忌。

(三)介之推不言禄

①②③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其母曰:“盘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

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怼(duì):怨恨。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晋侯赏从亡者 亡:逃亡 B.禄亦弗及 弗:没有 .. C.亦使知之 使:派遣 D.遂隐而死 遂:于是 ..2.翻译句子。(4分)

(1)蛊亦求之?以死谁怼?

(2)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3.对选文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表现了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 B.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C.选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 D.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4.读了选文,你觉得介之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四)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乎?”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①②③

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

①达于犀革:射穿犀牛皮。②栝(guā)而羽之:给箭栝装上箭羽。③镞(zú)而砺之:装上磨锋利的箭头。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徒谓以子之所能 徒:只 .

B.不柔自直 柔:通“糅”,用火烤使之变形 . C.岂可及哉 及:到 . D.敬而受教 教:教诲 .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B.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C.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D.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3.翻译句子。(4分)

(1)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2)其人之不亦深乎?

4.选文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来讲道理。“栝而羽之,镞而砺之”比喻 ;“其入不亦深 乎”比喻 。(2分) 5.读完本文,你对学习有何认识?(2分)

(五)濮仲谦雕刻 ②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

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

—(节选自张岱《濮仲谦雕刻》) 注释

①濮仲谦,姓濮,字仲谦,名不详,是明清时期颇具盛名的雕刻家。②粥粥:卑恭和顺的样子。③勾勒:刻。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粥粥若无能者 若:好像 . B.然其所以自喜者 然:然而、但是 . C.经其手略刮磨之 略:略微、稍微 . D.真不可解也 解:分开、解开 .2.翻译句子。(4分)

(1)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2)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