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4.4第13章 外部性与公共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9:05: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

第13章 外部性与公共品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外部性

1.外部性的定义和分类 (1)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

(2)外部性的分类 ①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根据外部性的影响,可以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的额外经济利益,也称外部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的额外经济损失,也称外部成本。

外部性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概念有密切关系。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是指一种经济活动给活动者自己带来的损失和好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是指一种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和好处。如果一种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这种经济活动就产生了正的外部性,如果一种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这种经济活动就产生了负的外部性。

②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根据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如果生产过程中存在外在成本或外在收益,生产者所承担的生产成本小于实际发生的全部社会成本,或者生产者的产品收益小于实际产生的全部社会收益,资源配置便会发生扭曲,达不到帕累托最优。

在消费过程中,当消费者给他人带来效用的增加或减少而没有为此得到补偿或付出代价时,其消费活动也具有了外部性。

③空间外部性与时间外部性

根据外部性的时空结构,可以分为空间上的外部性和时间上的外部性。 空间上的外部性是指,某项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上对其周围的经济主体所造成的额外收益或损失。时间上的外部性是指,目前的某项经济活动对未来时期可能造成的额外收益或损失。

空间上的外部性一般是对经济活动的现实影响,而时间上的外部性则一般是对经济活动的未来影响,即一代人的经济活动对子孙后代的影响。

2.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当存在生产的负外部性时,生产者没有偿付生产行为过程中的全部成本,就会过多生产产品,使产量超过社会最优的产出水平。当存在生产的正外部性时,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生产者没有获得全部的社会收益,产量就会低于社会的最优水平,使得潜在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外部性的存在造成社会脱离最有效的生产状态,使市场经济机制不能很好地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假定某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的私人收益为VP,而该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为VS。由于存在外部收益,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VP?VS。如果这个人进行该项活动的私人成本CP大于私人收益而小于社会收益,即有VP?CP?VS,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益的,这个人显然不会进行这项活动。因此,在存在外部收益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还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这个人进行这项活动,则他所受损失部分为?CP?VP?,社会上其他人由此而得到的好处为?VS?VP?。由于?VS?VP?大于?CP?VP?,如果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行为者的损失,社会可以得到好处。

反之,假定某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P和CS。由于存在外部成本,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P?CS。如果这个人进行这项活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VP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即CP?VP?CS,则尽管从社会的观点看,该活动是不利的,这个人显然也会采取行动。因此,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私人活动常常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也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这个人不采取这项行动,则他放弃的好处即损失为?VP?CP?,但社会上其他人由此而避免的损失却为?CS?CP?。由于 ?CS?CP?大于?VP?CP?,如果以某种方式重新分配损失的话,就可以使全社会的损失减少。3.对外部性的处理方法

(1)征税和补贴

政府可以对负的外部性征收某些附加税,对正的外部性则给予一定补贴。附加税的征收会抑制产生负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而补贴则能增加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征税和补贴的效果是否理想,关键之一在政府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以使得税收或补贴恰恰与相关的外部性正好一致。

(2)企业合并

当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影响到另外一个或几个企业的情况下,如果影响是外部正效应,则前一个企业会由于给其他企业增添的效益而自己无法收回,使自己的生产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反之,如果影响是外部负效应,前一个企业则会不顾自己给其他企业造成的额外负担,而使自己的生产超过社会最优水平。但是,如果把这几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则过去的外部效应就“内部化”了。合并后的大企业,为了自己的整体利益将使自己的生产保持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而此时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将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相对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3)产权界定与科斯定理 ①产权界定

当企业使用某种资源必须支付成本时,这种成本会构成影响企业生产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认为,对某种资源的产权意味着这样三种权利:占用权,收益权,处置权。企业能够随意污染河流则是由于河流的产权模糊,以至于企业可以将它当作一个方便的排污场所。如果这是一条产权清楚的私人河流,情况就会不同,企业必须经过河流的所有者同意并支付足够的补偿,才能向河流排污,而这一项成本就必然进入企业决策者的考虑之中,不再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是外在成本了。

②科斯定理

产权理论提供了一条通过市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新思路。科斯认为,从根本上说,外部性是因为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恰当而造成的,所以不一定要通过税收、补贴或管制等方法,消除社会成本或收益与私人成本或收益之间的差异,只要能够界定并保护产权,随后产生的市场交易就能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

a.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产权是明确界定的,而且谈判协商的成本为0,则无论初始由哪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

如果只是考虑资源的最优配置,将产权赋予交易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关系,只要产权是明确界定的,双方通过谈判和交易就会带来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初始产权界定给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上的不同。明确的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

b.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就必然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由科斯第二定理引出的结论是,不同的产权制度和法律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产权制度是决定经济效率的重要内生变量,而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显然就是尽可能明确地界定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产权。

二、公共品 1.公共品性质

产品按其在市场表现分为私人品和公共品。私人品是指那些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公共品则是指那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1)非竞争性

公共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对于任一给定的公共品的产出水平,增加额外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趋于0。

(2)非排他性

公共品的非排他性是指,不论一个人是否支付这种产品的价格,他都可以使用这种产品。也就是说,这种产品提供给全社会所有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得益。公共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可以允许公众共同消费,而要采取收费的方式限制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品的消费,都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品。

2.公共品与市场失灵

公共品的非竞争性意味着边际成本几乎等于0,那么边际收益也应为0,可是边际收益为0则意味着产品应该免费提供,显然这在私人品市场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公共品的非排他性,决定公共品不适宜由私人生产,因为不能排他,使收费变得十分困难,“免费搭车”在所难免,生产者的收益难以保证。因此,公共品的特性,使其较难通过市场由私人提供。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品通常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品的资源常常不足。

公共品的存在是市场失灵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很多靠市场无法生产的公共品,只能由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给社会的所有成员。

3.公共品与准公共品 (1)公共品的分类

不同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是不同的。根据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公共品又被进一步划分为纯公共品、准公共品和公共资源,如表13-1所示。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非排他性 排他性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表13-1 物品的分类 非竞争性 准公共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排他) 竞争性 私人品(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 纯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2)准公共品

准公共品与纯公共品具有明显的差异,其特征包括: ①在一定范围内无竞争性,即增加消费者并不增加使用成本,而达到某一消费数量以后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

②可以有效地做到排他。准公共品由于其特性也被称为“俱乐部物品”。 (3)“俱乐部”理论与“以脚投票”理论

①经济学中有对准公共品进行分析的“俱乐部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俱乐部就是这样一个组织,它只对其成员提供可分享的公共品,用其成员的付费支付成本,成员费用按照某一种或多或少平均的税收规则,或者在某种情况下有差别的税收规则支付,典型的形式是会费或使用费。

现代意义的俱乐部理论是研究准公共品的配置效率,分析时既考虑俱乐部成员也考虑非俱乐部成员。俱乐部理论有这样三个结论:

a.成员的偏好越相同,俱乐部越理想,越能实现准公共品的有效配置。

b.俱乐部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是成员的人均成本持续下降,当人均成本无限下降时,俱乐部的最优规模就是全部人口。

c.俱乐部的最优规模相对于全部人口越大则越不稳定,越小则越稳定,越有吸引力。 俱乐部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上有联合性而消费上又有排他性的准公共品的分析,如游览名胜、保龄球或高尔夫球场、游泳池和高等教育等。该理论也为高速公路和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通过收费回收投资,以及为某些市区路段实施高峰期收费以限制车流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分析准公共品特别是地方性公共品需求的还有“以脚投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纯公共品的消费具有强制性,而地方性公共品的强制性小得多,因为人们如果不满意某一地方提供的公共品,就可以选择迁移到其他地方去,一走了之,这就是“以脚投票”。

4.公共品提供方式 (1)政府提供公共品

①政府提供公共品的必要性 公共品造成市场机制失灵,政府介入就成为一种必然。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公共品,创造社会经济正常而又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去经营一般企业能够生产的私人品。但是,政府提供公共品绝不等于政府生产全部公共品,更不等于完全取代公共品、特别是准公共品的“市场”。

②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效率问题

单纯由政府生产和经营公共品,由于多种原因往往缺乏效率:第一,政府在生产和经营公共品时,没有私人部门与之竞争,处于垄断地位,容易造成效率低下;第二,从政府部门生产和经营公共品的非营利性来看,缺乏利润动机的刺激,因而不可能实现高效率;第三,政府部门生产和经营公共品的支出来自预算,不同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强调本部门公共品的重要性,尽可能地扩大预算比例,结果势必造成某些部门的过度供给,损害效率。

因此,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提供”,而不是自己“生产”全部的公共品。 (2)公共品成本补偿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公共品的生产或供给总是要花费成本的,这些成本支出最终也都是要补偿的,只不过补偿的形式不同而已。大致说来,公共品的成本补偿形式有三种:

①以税收形式补偿

由政府承担公共品供给的条件下,有一部分是无需消费者直接支付代价的纯公共品,如国防、立法、环保、新闻、天气预报等。这些公共服务的消费表面上看是免费的,而且是所有人共享的,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征税的形式获得提供这类公共服务所需要的经费,因此消费者实际上还是支付了代价。

②以价格形式补偿

有一部分准公共品是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的,但却可以通过市场并按照市场机制获得它们的价格,像邮电、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就是如此。

③补贴加收费形式的补偿

在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品供给部门中,有时考虑到社会公平、政治安定等因素,往往也采取一种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部分按较低的价格收费的成本补偿形式,比如教育、医疗等。

(3)准公共品成本补偿:①签订合同;②授予经营权;③经济资助;④政府参股;⑤社会自愿服务。

5.公共资源保护 (1)过度捕捞的治理

对许多产权比较模糊的公共资源来说,外部性往往带来资源不恰当的、过度的使用。公共资源是指那些无排他性,但使用者数量充分多时就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假设有一个适合捕鱼的公共湖泊,附近渔民都可以进入该湖捕鱼。由于湖泊是公共资源,大家都不考虑自己捕鱼对其他人的影响,随着捕鱼人数越来越多,就会导致湖中鱼类的过量捕捞。如图13-1所示,假定鱼的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即需求为既定价格的水平线,则每个月鱼的有效供给水平Q*应该由捕鱼的边际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相等的点决定。边际社会成本,不仅包括私人成本,而且包括鱼的存量一旦耗竭所引起的机会成本。但由于每个渔民都不考虑外部成本,因此只按照自己的边际成本一直捕到利润最大为止,结果捕鱼量是过度捕捞的点Qe。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产权不明晰。

图13-1 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解决此问题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这些资源有一个明确的所有者。所有者为了避免资源的过早耗竭,就会限定使用资源的数量或确定应该征收的资源使用费。

一般情况下,公共资源的规模过于庞大,个体所有权显然不可行,因此在公共资源领域仍然需要保留政府所有和政府的硬性管制,并用有效的法律支持必要规则的实施。

(2)环境污染治理

对于环境污染,除了已经谈到的处理外部性的各种方法外,政府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①排放标准和排放费

排放标准是对企业可以排放多少污染物的法定限制,若超过限制,就会面临经济惩罚甚至刑事惩罚。征收排放费是对企业排放每单位污染物的收费。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一般来说,对超过排放标准规定的处罚和对污染的收费是相似的,它们都增加了污染者的排污成本,因而有助于抑制污染。

两者的区别在于:处罚倾向于“非黑即白”的管制方式,而收费对其间的灰色区域处理得更好些。处罚对超过某个特定水平的污染所实施的惩罚非常高,但是对于维持在污染线以下的行为却没有任何奖励,收费制度则为企业提供减少污染的边际激励,导致那些治理污染成本低的企业会比治理污染成本高的企业更努力地去治理污染。

②可转让排放许可证

政府还可以利用可转让的排放许可证来实现减少废气排放这个目标。在这一制度下,每家企业都必须有许可证才能排放污染物,每张许可证都明确规定了企业可以排放的污染物名称和数量,而许可证是可以买卖的。在可转让排放许可证的制度下,购买许可证的往往是那些没有能力减少排放的企业。可转让的排放许可证制度,把制定排放标准制度下的某些优点和收费制度下的某些优点结合起来,而政府机构决定总的许可证数目,从而决定了总的排放量。如果条件允许,一个竞争性的许可证市场,就会使得污染减少以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那些减污边际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会尽量地减少排放;而那些减污边际成本相对较高企业,会购买较多的许可证,并相对少地减少排放。在市场均衡时,许可证的价格等于所有企业减污的边际成本,政府选择的排放水平会以最低成本实现。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