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手电筒的秘密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0:21: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做 手 电 筒 》

一、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电和磁》单元的第一课。它带领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手电筒发光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并通过做手电筒活动,使学生知道常用电器的正常工作需要一个简单电路,学会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体会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本课共分四个部分:(1)使小灯泡亮起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他们对生活中的电了解多少,平时有没有注意其中蕴涵的一些问题,进而引发下面关于简单电路的教学活动。(2)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从做手电筒开始。手电筒的一亮一灭,学生很小就注意过它,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次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去研究其中的秘密。这是对猜测与推断的一个验证过程。这部分的重点是学生在组装手电筒的过程中去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画出简易安装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活动的结果是让学生认识使手电筒亮起来必须具备的条件,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懂得一个完整闭合电路的组成条件。(3)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学生在前面的活动中已经认识了电路及其表示方法,这一环节的活动是让学生先设计电路图,然后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4)认识不同的电路。这一部分是学生的拓展活动,书中出示的是A、B两组电路,设计的意图先让学生在电路图的表示中认识它们在连接上的不同,进而研究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的不同,这样学生会从不同的方面、多角

度地去认识同一个事物,揭示其本质。 三、 学情分析:

电筒是电在生活中应用的一种最常见、最直接的运用,也是学生认识电的开始。向学生提问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时,学生可能回答出里面有导线、电池、小电珠、开关等一些材料。但对它们是如何组合的,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等问题,学生还不是十分清楚,我们借助本次活动以达到探究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对电的认识有一个新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① 能够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使手电筒亮起来;

② 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认识基本电路,会画简易电路图; ③ 能够用语言、符号、图示等来描述组装的电路。 (2)科学知识:

① 认识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条件; ② 认识一些常用的电路符号; ③ 能够画出简单的闭合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愿意去研究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 ②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价值。 五: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中,我着重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他们自行做出假设,解决问题,以达到探究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对电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发展。

教学实践使我们明白,研究的问题要来源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优势,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况下,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主动权,并充分体验交流、合作、实践的乐趣,还学生一个自由研究的空间。

通过制作简易手电筒,使学生对猜测和推断进行验证,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学会画出简易电路图,认识完整闭合电路的组成条件。在学生认识电路及其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两节电池、两个开关、两个灯泡连接电路。通过交流、汇报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电路的进一步研究。 六、教学资源:

手电筒、导线、灯泡、开关、电池及其相应的工具。 七、教学过程: (1)小灯泡亮起来。

① 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问:谁能让手电筒亮起来,说一说手电

筒是怎样亮起来的?(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② 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小灯泡亮起来。(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物品组

装,小组活动,教师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