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21:02: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N
式中:A-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粒/m3 .
C1-某一采样点的粒子浓度I(I=1,2,…,N),粒/ m3 N-某一采样点上的采样次数。 ⑵平均值的均值
A1+A2+……+AL
M = L
式中;M-平均值的均值,即洁净室(区)的平均粒子浓度,粒/ m3 A-某一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I=1,2,…,L)粒/ m3
L-某一洁净室(区)内的总采样点数个。 ⑶标准误差:
式中:SE为平均值均值的标准误差,粒/m3。 ⑷置信上限 UCL=M+t+SE
式中:UCL为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粒/m3。 t为95%置信上限的t分布系数,见下表: 采样点数 t分布系数 2 3 4 5 6 7 8 9 大于9 6.31 2.29 2.35 2.13 2.02 1.94 1.90 1.86 —— 注:当采样点多于9时,不需要计算UCL ⑸结果评定:判断悬浮粒子洁净度级别应依据下述两个条件:
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洁净级别规定的级别界限,即AL≤级别界限。
全部采样点的粒子浓度平均值的95%置信上限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UCL≤级别界限。
4.2.5.4检验记录见下表 采样点 A B C 采样 次数 ≥0.5μm 平均值 1 2 3 1 2 3 1 2 3 总平均值 ≥5μm 平均值 总平均值 结论 (注:单位为 个/ m3)
确认人: 日期: 年 月 日 复核人: 日期: 年 月 日 4.2.6风速的测定
4.2.6.1测点位置: 对于矩形风管,将测定截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截面应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最好不大于200mm,测点设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的测点数不宜少于9个点。
1 2 3
4 5 6 7 8 9
4.2.6.2检测方法:用热球风速仪进行测定,具体操作步骤按《热球风速仪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4.2.6.3检测记录: 测点 数值
结论: 确认人: 日期: 年 月 日 复核人: 日期: 年 月 日
1 2 3 4 5 6 7 8 9 平均 4.3 性能确认 4.3.1沉降菌检查
4.3.1.1确定采样点与培养皿数
因工作台面积小,可以仅取两个采样点,分布为对角线上的两个三等分点。 工作台为100级,根据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可定为(ф90mm,沉降0.5h)14个,即每个采样点的培养皿数为7个。
4.3.1.2沉降菌的测定方法
按照《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中所规定的沉降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具体如下:
⑴所用仪器、设备: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培养皿(ф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⑵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⑶方法步骤:
取用两个ф90mm×15mm的培养皿,各注入15ml培养基,分别放在测点处,开盖暴露30min,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然后在30~35℃恒温培养箱中经48小时培养为用肉眼计菌菌落,并记录生成的菌落数CFU,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遗漏。若培养皿上有两个或以上的菌落重叠,分辨时仍以两个或以上菌落计数。以上操作重复7次。
每个区域取1个对照皿,与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样,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一起放入培养箱内培养,结果应无菌落生长。
4.3.1.3菌落计数:
⑴ 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⑵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4.3.1.4 结果计算:
⑴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⑵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下式。
m1 + m2 +……+ mn 平均菌数m= n 式中:m为平均菌落数;
m1为1号培养皿菌落数; m2为2号培养皿菌落数; mn为n号培养皿菌落数; n为培养皿总数。
4.3.1.5检测记录
测试点 测试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平均值 结论 A B 确认人: 日期: 年 月 日 复核人: 日期: 年 月 日 3. 拟订日常监测程序及再验证周期(附件1) 4. 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通过验证证明,本仪器性能确认符合要求,本仪器能满足检验需要,仪器性能与设计要求吻合。故认定本仪器验证合格。
附件1:
再验证项目及周期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项 目 再 验 证 项 目 及 周 期 仪器编号 周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