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1-2章概述信道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46: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7、关于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局域网协议结构可分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B.因局域网没有路由问题,故协议结构不需要网络层

C.因局域网使用的通信介质较多,故在物理层中需分设LLC子层和MAC子层 D.由于LAN的介质访问控制比较复杂,因此把数据链路层分成LLC子层和MAC子层 8、局域网的典型特性是( )。

A.高数据速率,大范围,高误码率 B.高数据速率,小范围,低误码率

C.低数据速率,小范围,低误码率 D.低数据速率,小范围,高误码率 9、局域网标准化工作主要由( )制定。

A.OSI B.CCITT C.IEEE D.EIA 10、在CSMA控制方案中,介质的最大利用率取决于( )。 A.帧的长度 B.帧的结构 C.帧的类型 D.帧的内容

11、“一旦通道空闲就发送,如果冲突,则退避,然后再尝试发送”,符合这种描述思想的是( )。 A.非坚持CSMA B.1-坚持CSMA C.P-坚持CSMA D.0-坚持CSMA 12、由于LAN的介质访问控制比较复杂,使得局域网的标准主要在( )制定。 A.LLC子层上 B.MAC子层上 C.物理层上 D.网络层上 13、服务访问SAP的作用是用来( )。 A.定义一个系统内实体和上下层间的通信接口

B.定义两个系统在同层之间的通信接口 C.完成软件内部的服务功能 D.完成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功能

14、介质访问控制的帧结构中,前导码的作用是( )。 A.表示一幅帧的开始

B.定义其他字段的长度

C.用于使物理收发信号电路和收到的帧定时达到稳态同步 D.靠增加附加的比特来扩充数据字段

15、根据IEEE802.3的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若要将数据帧从LLC子层发送到介质上,所需的功能步骤是( )。

A.发送数据封装——>发送数据编码——>发送介质访问管理

B.发送数据封装——>发送介质访问管理——>发送数据编码 C.发送介质访问管理——>发送数据封装——>发送数据编码 D.发送数据编码——>发送数据封装——>发送介质访问管理 16、无线LAN的最小构成单元是( )。

A.BBS B.ESS C.站 D.访问点

17、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局域网可分为两类,即共享局域网与( )。 A.交换局域网 B.高速局域网 C.ATM网 D.虚拟局域网

18、令牌总路线是一种在总线拓朴中利用“令牌”作为控制结点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在发生以下情况时,令牌持有结点必须交出令牌的是( )。 (1)该结点没有数据帧等待发送 (2)该结点已发送完所有待发送的数据帧 (3)令牌持有最大时间到

A.(1)和(2) B.(1)和(3) C.(2)和(3) D.全部

19、某单位已经组建了多个Ethernet工作组网络,如果计划将这些工作网络通过主干网互连,那么下面哪一种是主干网优选的网络技术( )。

A.帧中断 B.ATM C.FDDI D.千兆以太网 20、交换式局域网增加带宽的方法是在交换机多个端口之间建立( )。 A.点对点连接 B.并发连接 C.物理连接 D.数据连接

第十三章习题 协议与体系结构

1、下面哪一项不是网络体系分层后带来的好处( )。 A.各层间的独立性消除了 B.灵活性增强了

C.易于实现和维护 D.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2、一个网络协议主要包含三个要素,下面哪项不是( ) A.语法

B.程序代码 C.语义 D.定时规则

3、协议是( )的,服务是( )的。

A. 垂直 水平 B.水平 垂直 4、面向连接服务具有的三个阶段是( )(多选)。

A. 数据维护 B.连接建立 C.数据传输 D.连接释放 5、无连接的服务是一种( )(多选)。

A.不可靠的服务,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

B.尽最大努力交付、尽力而为的服务 C.可靠的服务,传送时按序传送 D.需要通信的两个实体同时在线的服务

6、在一定的时期内要向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时,应该选择用( )的服务;而当发送较短的零星报文时,则应该选择用( )的服务。 A.面向连接

B.无连接

7、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其参考模型共有七层,下面( )选项中层次顺序由底到高排列是正确的。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网络层,应用层

B.物理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C.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传输层,会话层,应用层,网络层,表示层 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8、关于OSI参考模型的特性叙述,下列( )是不正确的。 A.它定义了一种抽象的结构,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 B.它是一种将同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

C.不同系统上的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

D.相邻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9、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传输( )及故障检测指示。

A.结构化的位流 B.非结构的位流 C.数据报 D.分组 10、OSI的( )负责路由数据通过网络的功能。

A.传输层 B.物理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11、OSI的( )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链路传输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A.网络层 B.应用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12、下面( )不是会话层提供交互会话(包括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的管理功能。

A.一路交互 B.两路交互 C.两路同时会话 D.多路同步会话 13、TCP/IP的分层结构从下到上分别是指( )。 A.应用层,传输层,IPX层,网络接口层

B.应用层,IP层,传输层,网络接口层 C.应用层,IP层,传输层,物理层 D.应用层,传输层,IP层,网络接口层 14、与局域网相连,网络接口层也称为( )。

A.硬件接口层 B.数据链路层 C.硬件层 D.网络层 15、关于TCP/IP的分层原理,( )是正确的。

A.主机A第N层收到的是另一主机B第N层发送来的对象

B.主机A第N层收到的是另一主机B第N-1层发送来的对象 C.主机A第N层收到的是另一主机B第N+1层发送来的对象 D.主机A第N-1层收到的是另一主机B第N+1层发送来的对象 16、关于IP协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P协议是无连接的,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B.IP是面向连接的 C.IP协议是可靠传输协议 D.IP协议是没有差错控制的 17、IP数据报在封装到一个帧中应该( )。

A.选择足够长的帧,可以封装一个特定的IP数据报

B.选择足够长的帧,可以封装所有的IP数据报

C.选择最大的帧长,如果不能够封装下IP数据报,就将剩余部分丢弃 D.选择最大的帧长,如果不能够封装下IP数据报,就将IP数据报进行分段 18、两个人利用IP-phone通话时,对语言意义的解释是由( )完成的。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19、两个人利用IP-phone通话时,对语言格式的解释是由( )完成的。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第十四章习题

1.下面IP地址有效的是( )

A.202.280.130.45 B.130.192.290.45 C.192.202.130.45 D.280.192.33.45

2.如果IP地址是202.13.191.33。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那么网络号是( ) A.212.13.0.0 B.212.0.0.0 C.212.13.191.33 D.212.13.191.0

3。一台主机的IP地址是202.113.224.68,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40,那么这台主机的主机号是( ) A.4 B.6 C.8 D.68

4。某台主机的IP地址是11.1.1.100,子网掩码是255.0.0.0,现在用户需要配该主机的默认路由。经过观察发现,与该主机直接项链的路由器具有如下的4个IP地址的子网掩码: 1.IP地址:11.1.1.1,子网掩码:255.0.0.0 2.IP地址:11.1.2.1,子网掩码:255.0.0.0 3.IP地址:12.1.1.1,子网掩码:255.0.0.0 4.IP地址:13.1.2.1,子网掩码:255.0.0.0

IP地址和子网掩码可能是该主机的默认路由的是( ) A.1和2 B.1和3 C.1,3和4 D3和4

5.在IP数据报的报头中有两个相关长度的字段,一个为报头长度字段,一个为总长度字段,其中( ) A.报头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一8b为计数单位

B.报头长度字段以8b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32b为计数单位 C.报头长度字段以32b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8b为计数单位 D.报头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32b为计数单位

6.在因特网中,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的传输的过程中,IP数据报报头中的( )

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B.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会发生变化 C.源地址不会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 D.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7.在因特网中,IP数据报的传输需要经由源主机和中途路由器到达目的主机,通常( ) A.源主机和中途路由器知道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 B.源主机知道IP数据报到达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而中途路由器不知道 C.源主机不知道IP数据报到达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而中途路由器知道 D.源主机和中途路由器都不知道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需要经过的完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