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商品学章节知识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53: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园艺商品学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1.园艺商品? 2.园艺商品学?

3.各国商品学家对商品学的体系和研究内涵仍有较大的分歧。表现出三大学术流派来:①经济学派——以前苏联和东欧学者为代表。②技术学派——以西欧学者为代表。③综合学派——以日本学者水野良象(Mizuno)为代表。

4.园艺商品学以园艺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5.18世纪,德国人约翰·贝克曼(Johnn Bergmann)教授,于1780年在德国格廷根大学首先开设了商品学课程,并于1793—1800年出版了《商品学导论》。被西方称为《商品学》的创始人,他所创的《商品学》被誉为“贝克曼商品学”。

6.目前我国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世界水果面积和产量的19%和14%,其中,苹果和梨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7.20年来全国建立了五大片蔬菜基地是:南方六省区(南菜北调基地)、环渤海苏北大路菜生产基地、河北山东基地、西北河西走廊夏菜西菜东运基地、河北张家口、山西(闻喜)、河南(新乡)等基地,形成了贯通全国的生产流通大市场。

8.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广东为主的鲜切花生产中心,其供应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广东、江苏、四川、上海为主的盆花生产中心;以上海、江苏、浙江、四川、云南为主的花卉种苗生产中心。

9.2003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达1800万公顷,人均占有蔬菜353㎏。2009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达2200多万公顷,人均占有蔬菜约430㎏。

10.我国水果人均年消费量从80年代3.7公斤上升到目前42公斤,发展迅速,虽仍低于世界人均消费67公斤的水平,但城市人均消费为120公斤以上,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1.目前我国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需求正经历着从数量消费型向质量消费型的历史性转变。

12.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花卉需求量将以每年35~40%的速度递增,花卉业将成为我国种植业中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

13.当前,我国水果国际贸易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水果贸易比重低,但水果进出口呈增长态势。二是鲜果出口比重逐年下降,水果加工品出口比重上升。三是水果加工品进口比重下降,鲜果进口比重上升。

14.1991--2001年的10年间,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和产值分别增加了5.15倍和17倍,而出口额仅增加了1.1倍。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品种和质量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技术和品种较少,无法靠品种或差异性技术进入国际市场。二是对国际市场不了解,缺乏花卉外贸人才,不知道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三是出口利润偏低。主要是缺乏品牌,没有稳定的出口渠道和市场。四是出口管理环境差。手续繁杂,环节多,收费高,收费标准不统一。五是空运费高。目前我国空运费用比其他国家都高。 15.园艺产业主要包括水果、蔬菜和花卉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次广义上还包括茶叶、蚕桑、中草药产业等。

第二章 园艺商品的社会功能和特点

1.园艺商品包括那些?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草药、蚕桑。 2.产、供、消三方既是相互包容,又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3.花卉消费结构为:鲜切花占60%,小盆花占30%,观赏植物占10%。

4.全世界花卉种植面积为223.0万hm2,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中国、印度、日本、美国和荷兰。 5.产值居前五位的依次是美国、日本、荷兰、法国和英国。

6.最大的花卉出口国前五位依次为荷兰、丹麦、哥伦比亚、比利时和卢森堡,其中荷兰占60%

7.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塑造“云花”品牌,07年省花产联要继续加强与国际花卉组织、各花卉主产国的合作交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服务工作:一是要抓住全球花卉生产格局调整的机遇。积极引进国外

1

知名的花卉生产企业,带动云南省花卉生产技术的提高;二是要引导帮助企业及时引进国际市场流行的鲜切花新品种,确保云南省花卉的种植品种能够跟上国际市场的节拍。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8.蔬菜、水果、花卉生产中有哪些环节容易导致商品安全性下降?

9.导致食品中所谓“公害”的有哪些?农药、化肥、重金属、有害气体、硝酸盐、生物碱、激素、添加剂等。

10.园艺商品中哪些产品必须是无公害的?

11.园艺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园艺商品满足人类生活中的某些需要之属性。简单地讲就是它的有用属性。 12.蔬菜、水果的使用价值是由于蔬菜、水果食用部分的有利用性所决定的,这个可利用性主要表现在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上。

13.园艺产品的营养价值:单位量的园艺产品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素的种类与数量对人体健康起作用的程度。

14.营养素是指对人体代谢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化学物质。种类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等七大类。 15.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生长发育能量代谢的来源

16.植物性脂肪常以不饱和碳链形式出现,而不饱和脂肪酸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非常重要。 17.七大类营养素中纤维素被称为间接性营养素。 18.简述花卉的主要使用价值?

花卉的使用价值是由于花卉产品的有利用性所决定的,而花卉最大的有利用性是它们的观赏价值、美化环境、寓于情感表达。这就上升为环境美化、艺术鉴赏、情操修为、审美艺术等等。当然部分鲜花也可以作为食用。可以养颜护肤。或用花产品提取花青素、色素制作化装品。芦荟可食、可制作化妆品、可观赏、可用于治疗烧伤、烫伤。

19.园艺商品的自然属性(即商品学特性或称特点):①生产上的季节性、②需求上的经常性、③品种多样性、④上市的不均衡性、⑤收获的不稳定性、⑥鲜嫩易腐性、⑦多水易耗性。

20.园艺商品生产上的季节性主要是由园艺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所决定的。 21.简述蔬菜商品需求上的经常性? 22.“商品学中的园艺品种”:有时也称花色品种,是指经营中同质的一类园艺商品或因有别于其他园艺商品而对此进行人为分类的结果。

23.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对特定消费品需求的变动与人均收入水平变动率的比例称为该消费品需求的收入弹性。

24.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特定商品的需求,会随着该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这种需求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就叫“需求的价格弹性”。

25.蔬菜的商品学分类一般要根据蔬菜商品经营和消费习惯上的要求进行分类,一般按加工的有无可分为两大类:鲜菜类和加工类。加工类:按加工方法和产品的特性可分为速冻、脱水、罐制和腌渍四类。 26.水果的商品学分类一般分为鲜果类、干果类和果汁类。

27.从商业性生产的角度,根据商品的用途可将花卉大致分为切花类、盆花类、干花类、观叶苗木类等。但有时同一花卉的不同品种或不同的栽培方法,可以生产出不同用途的产品 28.园艺商品的产销环节包括生产和流通两大过程。 29.供求矛盾运动规律:供求的数量和构成,制约着供求双方的需求满足程度,供求双方彼此要求相互适应,逐步趋向平衡。此平衡包括:第一、数量上的平衡;第二、质量和花色品种上的平衡;第三、时间上的平衡;第四、空间上的平衡。即供求要适合各个市场需求容量的地域构成。

30.计划调节在时间上的前置性:计划是在事件发生之前的行为,对事件的进行具有事前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称之为计划在时间上具有前置性,充分利用计划的前置性,进行有目的的调节。

31.市场调节在时间上的后置性:市场调节一般只有在事件发生之后,对下一个类似事件进行调节,它是通

2

过商品的流通规律来起作用,所以我们称之为市场调节在时间上具有后置性。 32.国内贸易合同订立的基本形式:书面合同、口头合同、默示合同等。

33.经济杠杆:是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国家用来协调生产各方利益,协调经济活动、保证生产计划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它包括与商品价值相关的价格、税收、关税、信贷、降息拉动内需、财政补贴、利润分配等经济杠杆形式。

第三章 园艺商品的质量及商品化处理技术

1.园艺商品质量:是指园艺商品满足规定或满足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是用来衡量园产品及其附属物市场性的客观尺度。主要由园产品的内在品质及其商品化程度两个大的方面构成。 2.EOQC给品质(Quality of Goods)下的定义:“能满足人们所需要的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称。”

3.影响园艺产品品质的因素较多,有奇形果、裂球、歧根、污染、农残、机械损伤、病虫害等因素。 4.标准(Standard):是指统一化了的规格和等级。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出的统一规定。它是以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的文件,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5.园艺商品标准中规定:允许不达标产品的范围。国内贸易中一般在2%以下。国际贸易中一般在0.5%以下。

6.产品包装上的要求:外观包装上的标识规格和内含尽量一致,一般允许误差在2%以内。

7.商品质量标准等级有协议标准、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部颁标准、国家标准、区域标准、国际标准等。

8.商品质量认证:也称商品合格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1983年对合格认证定义为:用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证明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

9.园产品采后的质量损失的概念:园产品在采收、搬动、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机械损伤、不良环境伤害、病虫害危害等因素造成产品质量的损失,称为采后的质量损失。

10.园产品的机械伤害是指园产品在采收、搬动、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振动、摩擦、碰撞等机械作用,使产品受到伤害。

11.冷害:在0℃以上15℃以下的低温对园产品造成的生理性病变-----冷害(寒害)。

12.冻害:外界环境温度低于园产品组织细胞液冰点的温度(一般是–0.5~0.7℃),其组织内结冰,造成冻害。其症状一般表现为组织半透明或结冰。冻害一般不能回复,是永久性伤害。

冻害机理:由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使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受抑制,而非膜上酶系统的活化能变化不大,使两种酶系统间的平衡破坏而代谢失调。

13.影响园产品的耐寒、耐冻程度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低温持续的时间、园产品对低温的敏感性、作物细胞内的可溶性物质的含量等。

14.过冷却现象:园产品静置于过低的温度下,(-1℃或以下)经过几个小时不动它则不会发生冻结,但是若发生振动或摇动时,立即冻结受伤的现象。

14.一天内在较冷的时间采收蔬菜,(温暖时较易失水。)早晨。采收后立即预冷,丧失田间热、降低呼吸,有利于保持果蔬花的原状。

15.果蔬贮运过程中,O2和CO2浓度变化引起果蔬组织的伤害,一般来说,空气中低O2浓度和高CO2浓度可以使跃变型果蔬的呼吸高峰延迟出现,可以延缓后熟过程,抑制发芽抽苔。

16.呼吸跃变型果蔬:一些果菜或果品中,从胚珠受精开始到果实发育定型之间,呼吸强度持续下降。此后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呼吸迅速增强;达到一个高峰后再重新下降,直到完全衰败。在果实的生长成熟中的这种变化称之为“呼吸跃变”。具有这种变化的果蔬有番茄、甜瓜、苹果、香蕉等。 17.在番茄的采收过程中,外销远运时应在6-7成成熟度采收。(压青)。

18.乙烯毒害:乙烯是植物正常代谢的产物,它可以促进组织呼吸和后熟衰老,高浓度的乙烯不利于果蔬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