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八下]语文:第1课《短章一束》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44: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短章一束

【教学目标】

1. 感受诗歌形象的画面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2. 能够模仿诗歌作品,创作新诗,表达自我真情。 说明:

《短章一束》共收录5首现代诗歌,都是语言简洁、明白、晓畅又含义丰富的代表作品。诗歌贵品。诗人艾青说:“《雨》全诗七句:以‘熟透了的葡萄’来形容‘五月的雨滴’,这是多么精彩的比喻!把雨滴写得多么可爱!这就传达了雨的重量。”只有引导学生品出诗歌形象美,才能使学生懂得诗歌、喜欢诗歌,进而顺利引导学生模仿创作诗歌。中华民族是诗歌的国度。我们培养学生从小就热爱诗歌、创作诗歌,才不愧这个光辉的称号——不负我们传承的职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朗读中,还原、再现、感悟诗歌形象。 2. 难点:咀嚼关键词句,明确作者意图。 说明:

朗读永远都应该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准确把握诗歌形象一定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方法教学又是不能忽视的,因此,教给学生可操作的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还原-再现-联想-体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此法,就可以举一反三了。它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合适的。咬文嚼字是困难的同时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咬文嚼字理解作者意图,应该是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语言内部的必经之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快速成诵

1.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文学最有魅力的最永恒的表现形式。今天,我们学习“短章一束”——5首短诗。

2.教师背诵5首短诗。 3.组织学生背诵五首短诗。

⑴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背诵五首诗歌。

⑵交流背诵5首短诗。 5首短诗30行文字,5分钟能够背诵。采用首先背诵——先入为主的形式,不仅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而且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面品味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配乐朗诵 初步感知 ⑶ 教师配乐朗诵 4. 组织学生朗读 ⑴倾听教师范读

⑵配乐朗诵(声音洪亮、有节奏、有感情)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诗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朗读能够使学生自然进入诗歌意境,接近诗歌的形象。

还原再现

咀嚼品味 以《红叶》为例,还原再现诗歌形象,咀嚼品味诗歌景、情、理之美。 示范过程:

① 还原景物:绿叶-经霜-红叶-风-红叶-(我) ② 再现形象:有热血的绿色生命 ③ 相似联想: 经霜-经过艰难 绿色生命-普通人 热血-激情、梦想、辉煌 ④ 体悟真情:

赞美了普通的生命同样能够创造人生的辉煌。 A组织学生咀嚼品味《雨》、《故乡》 1.倾听教师示范、笔记品味方法

2.学生仿照教师品味诗歌的方法,品味《雨》和《故乡》。 《雨》 ①雨滴-落地 ②酿造的季节 ③雨滴-葡萄 蜜-甜美 酒-醉人

⑤ 赞美了甜美、醉人的生活。 《故乡》

①霜-小路-故乡-床 ②以我为故乡的母亲 ③霜-月光或乡愁 小路-思念

故乡-情感归宿或者精神家园

④赞美了母爱的深切和永恒 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的作用。教师的示范,尤其是方法的示范,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法可依,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了,这样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渐入佳境,习得“举一反三”的能力。

模仿创作

抒发自我 1. 仿照《我》创作一首新诗 2. 组织学生仿写新诗 教师仿写示例: 我 杨伯红 我, 一座山, 扎根大地, 也将擎起蓝天。 ⑴欣赏教师仿写的新诗

⑵自己仿写新诗 诗歌是属于青年的。教会学生写诗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写诗从仿写开始,走的是一条捷径。

课后作业

延伸学习 1.仿照其它诗歌,写一首新诗。2.《断章》新解 (先查阅资料,再仔细阅读品味,选好一个角度,写出新意) 【思路点拨】

教无定法,诗歌教学更应该灵活多样。这“一束短章”正如盛开在其它被选入教材的作品中的一束静静开放淡淡飘香的花朵,任意选取一个角度,都能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