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关系管理30466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6:09: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0466 员工关系管理 最新复习资料

题型:单选(25题X1分,共25分)、填空(10题X1分,共5分)、名词解释(5题X3分,共15分)、简答题(5题X6分,共30分)、论述题(2题X10分,共20分) 一,

单选题

1、员工关系:是社会关系在企业这个组织系统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20世纪初期西方学者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的,取代“劳动关系”的概念。(名、选)

2、员工关系的特征:复杂性和多变性;个别性和集体性;平等性和不平等性;对等性和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所谓对等性义务,是指一方没有履行某一义务时,他方可以免除另一相对义务的履行。(选)

3、员工关系管理的特征: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是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

利益关系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内容。(简、选、填)

4、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内部绝大多数人认同并持有的共同信念和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调整企业员工行为和人际关系的持久动力,它是企业精神的表现。(选)

5、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员工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选)

6、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并通过企业的各种活动表现出来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或是作为特定群体的企业组织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和调节矛盾的典型和特有方式。(选)

7、当冲突发生时,首先要辨别冲突的类型,对不利的冲突必须加以解决。 当冲突对方势均力敌,并且理由合理时,适合采用协商法;

当冲突对方敌视情况严重时,并且冲突的一方明显的不合情理,这时刻采用上级仲裁法; 如果双方的冲突不是很严重,并且是基于基本认识的冲突,对于工作没有太大的影响,则采取拖延法效果比较好。(选)

8、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是在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吸取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精华,在主观理性人的假设下由企业管理研究人员提出来的。(选、填) 9、德鲁克提出了知识型员工的概念。(选)

10、企业的核心人才是指那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机密,控制关键资源,对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人才。

11、对核心人才的绩效考核一般是结果导向型而非过程导向型,即雇主更多考虑核心人才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而非他们在企业中工作的规范性和程序性。(选)

12、劳动关系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基础环节是信息传递与交流。

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是劳动关系双方买卖的对象。

根据《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必须年满十六周岁。

1

劳动能力是用人单位录用决策的依据,也是劳动者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选、填) 13、国有企业产权的最终所有者是全体劳动者,因而劳动者的总体利益仍然是一致的。

新工入职管理是员工管理的起点。(选、填)

14、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选、填) 15、法律规定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后,除员工具备法定条件或自身要求订立固定合同期限劳务合同的,企业均应与员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务合同。(选)

16、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对于试用期考核来说,最为注重的是考核的时效性。(选、填)

17、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而不能同时与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至于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兼职人员,他们以兼职身份与单位签订的是劳务协议,而不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属于法定要式合同。(选、填)

18、协作履行原则: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相对时,一方的义务同时也是另一方的权利。当事人应当帮助另一方履行其义务,这其实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利。(选) 19、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单位工会主席担任。

用人单位一方的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指派,首席代表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担任或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员担任。

首席代表不得由非本单位人员代理。(选、填)

20、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员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可分为基层集体合同、行业集体合同、地区集体合同等,我国集体合同体制以基层集体合同为主导体制。(选) 21、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也是其审查部门)。(选、填) 22、沟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与实质。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创造出一种独有的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 发展人际关系的最初阶段首先是互相认识。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沟通至少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技术层次、心理层次和管理层次。(选、填)

23、入职前沟通应在招聘选拔面试时进行。

详细介绍本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已有员工的情况、部门运作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属于岗前培训沟通类型。

在岗位向下调整中,对于被降职的员工一定要提前沟通,不能直接一纸调令。 离职面谈责任人原则上由人力资源部和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对于最终决定同意离职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第二次离职面谈。(选、填)

2

24、沟通要选择合适的地点,要避免在公共区域。单位的会议室往往是最佳的选择(选) 25、对方比较忙,可能没有时间来看你的书面文件;对方对你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意见,甚至会提出批评;当对方知道你的意见后,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你又必须坚持,需要双方互相讨论才能统一意见这几种情况适合面对面沟通。对方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考虑你所提出的问题适合书面沟通。(就选什么沟通方式出单选)

26、Y式沟通网络:这是一个纵向沟通网络,其中只有一个成员位于沟通的中心,成为沟通的媒介。

轮式沟通网络:属于控制型网络,其中只有一个成员是各种信息的汇集点与传递中心。 环式沟通网络:此形态可以看成是链式形态的一个封闭控制结构,表示5个人之间依次联络和沟通。

全通道式沟通: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特别是Internet和Intranet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选)

27、噪音:在主管和员工进行沟通时,如果外在环境嘈杂吵闹,或者沟通的双方因生理或心理因素而无法专心,则会降低沟通的有效性。(选)

28、信息过滤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组织结构中的层级数目。(选) 29、听众的心理是独立意识与从众心理的矛盾统一。(选、填) 30、最早的“心理契约”这一术语的是组织心理学家阿吉里斯。

“心理契约之父”莱文森提出,心理契约是“组织和员工之间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的总和”,它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并且处在不断的改变之中。

美国著名组织行为学家、卡内基梅隆大学商学院教授丹尼丝·卢梭在《组织中心理的与隐含的契约》一文中提出,心理契约实质上是当事人(主要是雇员)的一种主观信念,是一个在交往中逐步建构的过程。(选、填)

31、劳动合同签订是心理契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选)

32、心理契约与劳动合同有着区别——心理契约与劳动合同比较,有何特点? (1)劳动合同是外显的,心理契约具有内隐性。 (2)劳动合同是客观的,心理契约是主观的。 (3)劳动合同简单枯燥,心理契约复杂而丰富。

(4)劳动合同带有交易性质,心理契约具有纯洁性。(选)

33、组织行为学家麦柯涅尔在20世纪80年代曾提出劳资双方的雇佣关系存在着关系型与交易型两种类型。

34、卢梭根据雇用期限和绩效要求(作为雇佣条件的绩效要求描述的清楚程度,包括明确界定或没明确界定)的两个维度,将心理契约划分4种类型的模式: (1)交易型心理契约模式;

(2)变动性心理契约模式:这是一种短期的、任务不明确的雇佣关系。

(3)平衡性心理契约模式:这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型的雇佣关系,以组织的良好经济效益和员工良好的职业发展生涯为条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