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0:59: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翼点:在颅的内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
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桡神经沟: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
通过。
尺神经沟:肱骨内上髁后方的一浅沟,称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腰筋膜:被覆于竖脊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分为浅、中、深三层,浅层位
于竖脊肌后面,附于棘上韧带,中层分隔竖脊肌与腰方肌、中层与浅层在竖脊肌外侧会合,深层覆盖在腰方肌前面,三层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点。
弓状线:解剖学上有两个弓状线,一个是髂骨下界的圆钝骨嵴称弓状线。它构成小骨盆上口 的界线的一部分。另一个是腹直肌鞘后层在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平面以下,由于腹
直肌鞘后层全部移至腹直肌的前面,故后层下缘形成一条凹向下的游离缘,称弓状线。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为一斜贯腹肌和腱膜之间的潜在性裂隙,长约
4~5厘米。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白线:腹前壁正中线上,为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的隔,由两侧三层扁肌的腱膜的纤维交织而成, 上起剑突,下止耻骨联合。
腹股沟(海氏)三角:位于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 的
三角区域,称为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
三边孔和四边孔:位于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上端之间的两个间
隙。肱三头肌长头内侧的间隙为三边孔,有旋肩胛动脉通过;外侧的间隙称四边孔,有旋肱后动脉及腋神经通过。
腕管: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
正中神经通过。
梨状肌上、下孔:位于臀大肌深面,在梨状肌上、下缘和坐骨大孔之间。梨状肌上孔有臀
上血管和神经出骨盆,梨状肌下孔有坐骨神经、臀下血管和神经、阴部血管和神经出骨盆。
股三角: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
的内侧缘。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上消化道:临床工作中,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
食管、胃、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十二指肠纵裂下端形成的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
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McBurney 点(麦氏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
交点处。
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基底部连成的锯齿状环形线,称齿状线(肛皮线),齿状线以上的
肛管内为粘膜,以下为皮肤,其上、下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神经支配等都不同。
胆囊三角(Calot 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之间围成的三角区域称胆囊三角。三
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肝胰壶腹(Vater 壶腹):在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胆总管与胰总管汇合,形成一膨大的共
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在肝胰壶腹周围有括约肌包绕称肝胰壶腹括约肌。
小网膜:是肝门向下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左侧部从肝门至胃小
弯,也称肝胃韧带,其内含有胃左、右血管、淋巴和神经等。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者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等重要结构。
网膜囊:为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又称小腹膜腔。前壁为小腹膜、胃后壁腹膜和大网
膜的前两层,后壁为大网膜的后两层、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盖在左肾上腺、左肾、胰表面的腹膜,上壁是肝尾叶和膈下面的腹膜;下壁是大网膜前后叶返折部;左侧壁是脾胃韧带,脾和脾韧带;右壁为网膜孔。
网膜孔(Winslow孔):小网膜游离缘的后方为网膜孔,通过网膜孔可进入胃后方的网膜囊。 大网膜:呈围裙状自胃大弯向下悬垂于腹腔脏器前面的腹膜皱裂。由胃大弯至横结肠为两层
腹膜构成,称为结肠韧带,向后反折向上形成大网膜后两层,连于横结肠而成为横结肠系膜,前后两叶常粘连愈着,其内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和脂肪。有包绕和限制炎症扩散的作用。
气管隆嵴:气管杈内面有一向內上凹的纵嵴,呈半月形称气管隆嵴,是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
标志。
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的胸膜隐窝,肺下缘不能充满其内,这部分的胸膜腔
称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之间有一个三角形区域,由于缺少粘膜下
层,粘膜与基层紧密相连,无论在膀胱膨胀或收缩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此区称为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且较狭细,称为子宫峡。在非妊娠期,此部
不明显,长仅1cm,而在妊娠期,此部可延长至7-11cm。
盆膈:由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和尾骨肌组成,其间有直肠穿过。 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筋膜、尿生殖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组成。
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1、说明小骨盆上口、下口的围成。
小骨盆上口由界线围成。界线是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的环形界线。小骨盆峡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直和耻骨联合下缘共同围成。
2、试述腹股沟管的构成。
为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腹肌之间的斜行裂隙分为四个壁和内外两个口。四个壁: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部肌纤维;下笔为腹股沟韧带;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两个口:内口称腹股沟腹环,由腹横筋膜构成,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厘米处;外口及腹股沟管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为腹外斜肌腱膜的裂孔。 3、试述膈肌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及通行结构。 主动脉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位于左右两个隔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在主动脉裂孔左前上方,约平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约在第8胸椎水平,内通过下腔静脉。 4、肝的脏面上有哪些沟,各沟上有哪些结构。
有“H”型的三条沟。横沟:即肝门,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门静脉左、右支及肝的神经、淋巴管等出入。左纵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韧带。右纵沟:前部有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有腔静脉沟,内行下腔静脉。 5、试述食管的狭窄。
食管有三个狭窄,第一个位于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个位于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个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
约40cm。
6、胆汁在何处产生,正常情况下如何排入十二指肠腔的。 在肝脏由肝细胞产生,经由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内储存。进食后,胆囊收缩,由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腔内。
7、右侧胸膜腔积液易停留在什么部位。穿刺排液部位及所经层次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聚积于此处。穿刺部位:右腋中线第9肋间隙。穿刺抽出积液的层次是皮肤—浅筋膜—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膜壁层—胸膜腔。注意位置不能过深,避免穿破膈肌损伤下方的肝脏。 8、试述输尿管的分布及狭窄。
输尿管按行程可分为:腹部、盆部及壁内部。全程有三个狭窄,上狭窄位于输尿管与肾盂移行处;中狭窄位于骨盆上口,为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下狭窄在输尿管的壁内部。这些狭窄是输尿管结石滞留的常见部位。
9、男性肾盂结石排出过程中易在何处滞留?
①输尿管起始处②输尿管跨越小盆骨入口处③输尿管壁内部④尿道内口⑤尿道膜部⑥尿道外口
10、固定子宫的韧带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固定子宫的韧带有:①子宫阔韧带,其功能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②子宫圆韧带,其功能是维持子宫前倾位③子宫主韧带,它是维持子宫正常位置使之不向下脱垂的重要结构④子宫骶韧带,其功能是与子宫圆韧带协同,维持子宫的前屈位。 11、简述供应胃的动脉及其来源
分布于胃的动脉有六条: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干;胃右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起自脾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