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2:57: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卢辉玲

来源:《商情》2008年第13期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究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最佳环境。本文探讨通过创新各种化学实验教学来深化和创新知识,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教学质量

面向21世纪高校和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着眼于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着眼于课程内容与学生认识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内在联系,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方面构建学习主题和测试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究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最佳环境。本文探讨通过创新各种化学实验教学来深化和创新知识,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以演示实验为主线,奠定创新基础

创新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引起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注意诱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实验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有力途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笔者把很多只由教师演示的实验,改为由几位学生上台一道,随教师讲解进行实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讲边实验。这样既方便学生观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氯气的生产原理》时,实验部分就是这样处理。先让学生回忆水中通入直流电的有关现象,反应方程式之后,提示:“将电极插入食盐水中,接上直流电,现象又会怎样呢?”有的同学脱口而出:“现象不同”(学生已预习)。我马上说:“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不过,你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同?”首先让学生观看关于“浩瀚的大海”,“海水晒盐”,“氯气的用途”的录像,请同学们观看氯碱工厂生产氯气的流程图,使学生知道海水中存着大量的氯化钠,氯气的应用、生产原理等问题,然后,与同学一道完成电解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食盐水的实验。(准备二道实验装置)实验内容包括:(1)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装置的连接。(2)接通直流电源进行电解。(3)检验倒扣在铁钉上的试管中收集的气体。(4)观察倒扣在碳棒上的试管中气体的颜色,闻一闻气体的气味。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实验中产生的问题,形成科学的结论。实验证明,边讲边实验教学是可行的好方法之一,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都比以前明显提高。实验经这样处理,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他们变成了学习的主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通过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要强化学生学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激发创新兴趣,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创新活动主要以创造实验为表现形式。在化学实验中运用知识,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设计性实验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

转化的探索

实验,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完成实验的猜想和设计,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和完善,并从中筛选出安全、有效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这个实验的设计宗旨是让学生模拟和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即: 如

(1)提出问题: (2)猜想:

转化为

的研究过程如下:

如何才能转化为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在变化过程中,

、-、

、酸性

溶液等)。

作还原剂,需加强氧化剂(如:

(3)设计实验:向试管中加入

的氯化亚铁溶液,加入几滴新制氯水,

振荡,再向试管中滴入3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溶液变血红色)。 (4)探索研究:物质。

(5)解决问题:

、酸性

转化为4溶液等)。

时,需加入强氧化剂(如:

是强氧化剂,可氧化

-,产生的

:与

-反应生成血红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

转化为

时,类似研究,结果:

转化为

时,需加入强还原剂(如:Fe、Cu、-等)。通过实验探索,使学生的创新兴趣得到充分挖

掘,激发创新意识的产生,推动创造力的形成。

三、通过学生分组和课外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许多心理学家和创造学家认为,创造是由模仿开始,然后才逐步发展为独立创造的。因此,让学生重复科学家的研究思路,不仅亲自获取了新知,而且引发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化学创造能力是指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成果的能力,是一般的创新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殊表现。目前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实验中,都规定了相应的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若让学生按教材的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实际上是性质的验证实验,达不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而在分组实验中,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例如:讲《氯气的性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很快就掌握了氯气的化学性质。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厂矿,探索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设计实验习题,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开发智力,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化学问题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课堂内容进行课外实验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1.参观厂矿,考察生活

如结合《氯气的生产原理》,组织学生参观我市的烧碱厂,参观了硬水软化,粗食盐水的过滤,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烧碱,产生的

引燃,制盐酸的整个流程,加

强了电解食盐水的知识。结合《铁的冶炼》,组织学生参观了我市的龙北钢铁厂,了解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的原理,对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深刻的理实意义。 2.成立课外实验活动兴趣小组

成立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实验。一方面,可以培养老师的小助手,另一方面,培养化学尖子生。我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小实验,如加碘盐的鉴定,付竹中有无含淀粉,酸雨测定,净水变色,白纸显字等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对人和社会的贡献和价值,认识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