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8:47: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选公文范文--------------------------

( 唐宋)年间。

17. 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社会中心或社会本位课程 )。

18.倾向于从知识本身的逻辑出发,突出强调知识自身的需要和价值的课程类型是( 知识中心或知识本位课程)。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内容(组成部分)有哪些?

2.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什么?

三、论述题

1.什么是课程?你如何定义课程? 2.试述课程计划。

3.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含义与优、缺点。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精选公文范文----------------

6

---------------------------------精选公文范文--------------------------

一、填空 1.(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主要反映学科的固有价值;(学生本位)价值取向的课

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促进个体成长的价值;(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的社会性价值。

2.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认为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3. (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和指导的目标,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 4.(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5.(生成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课程目----------------精选公文范文----------------

7

---------------------------------精选公文范文--------------------------

标。即目标不是预定的,更关注过程。 6.(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追求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

7.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包括(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8.施瓦布把(学习者)、(教师)、(教材)和(环境)看作课程组织的四大要素。

9.课程内容组织的取向可分为(学科取向)、(学生兴趣与发展取向)、(社会问题取向)和(混合取向)。

10.当代课程改革越来越倾向于采取(把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统一起来)的课程组织方式。

11. 泰勒提出了“怎样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问题,确定了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标准与规则,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12 又称纵向组织、序列组织,是指----------------精选公文范文----------------

8

---------------------------------精选公文范文--------------------------

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这是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组织原则,强调学习者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

13. 泰勒认为,(垂直组织)的基本标准是“连续性”和“顺序性”。

14.(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采取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方式进行排列

15.(螺旋式)又称圆周式,是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门课程内容的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16.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当代小学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最明显特色。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18.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学习者的需求)。 二、简答题

1.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精选公文范文----------------

9

---------------------------------精选公文范文--------------------------

2. 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包括哪些? 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一、填空

1. ( 课程实施 )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开发和维护的动态过程。

2.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包括( 忠实取向)、( 适应取向 )、( 创生取向)和( 得过且过取向)。 3. ( 忠实 )取向的特点是完全信任课程专家的学术权威,认同课程计划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无条件地接受方案,不假思索地忠实执行方案。 4. ( 适应 )取向把课程实施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是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实施者互动协调的过程。 5. 持( 创生 )取向者认为课程实施是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共同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是创生经验的工具或参照系。

6. (得过且过)取向的特点是对课程计划的重要性和意义持怀疑态度,对----------------精选公文范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