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区教育现状及思考-2019年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15:52: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甘孜藏区教育现状及思考

一、甘孜藏区少数民族子女受教育权的含义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人权,在《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中有明确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该如此。”我国宪法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应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就我国而言,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都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有接受一切形式的教育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学龄前儿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人有接受高级中等教育及继续深造的权利。

甘孜藏区的少数民族子女,除了要学习本民族文化外,还要担负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责任。因此,甘孜藏区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是指甘孜藏区未成年人依法所享有的、国家通过各种具体的措施予以保障实现的,在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权利。

二、甘孜藏区少数民族子女受教育的现状

甘孜藏区即指甘孜藏族自治州(俗称康巴或康区),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专区级民族自治州。全卅I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

人口有98.3万人,其中未成年人有29.5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和四川省进一步加大了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教育对口支援、寄宿制学校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得甘孜藏区“两基”攻坚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还有2个“两基”攻坚县没有达到验收标准,已经达标的,其达标的水平还很低,巩固提高的任务还很艰巨;另外,大部分县财政状况极差,严重地制约了县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普九”负债累累。这些都是当前甘孜藏区义务教育工作面临的基本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

甘孜藏区教育由于历史欠账多,目前基本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普及阶段。虽然甘孜藏区已有16个县完成了“普九”任务,验收“合格”,但部分学生仍然流失,特别是初中、高中的入学率仍然较低。截至2005年,“初中的毛入学率为61.25%,高中的毛入学率为11.31%,15-50岁青壮年识字年限为4年”;部分县、乡“普初”扫盲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状态,突击性痕迹也很重,辍学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普九”、“普初”后的巩固任务十分艰巨。全州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低于阿坝、凉山二州等省内民族地区水平。

由于自然条件和区域成本差异,造成藏区教育点多、面广、战线长、投入大、成效小、发展不平衡。点多面广、战线长表现在:“甘孜藏区一所小学服务面积为152.33平方公里,一所中学服务面积为4520.59平方公里,每所小学平均有学生93.7人,每所中学平均有学生737人”。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东部优于南北部,城镇和公路干道沿线地区优于偏远农牧区,基础教育优于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发展快,成人专业技能提高性能力教育差,优质教育、龙头学校尚未形成;因不能满足城镇家长要求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每年有上千生源流失到内地。 2.教育投入不足

民族文化差异增加了教育财政投入成本。少数民族教育首先应是本民族文化的教育,民族地区自身文化发展了,才更有利于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反映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应当用一定的经费对少数民族自身文化进行整理、挖掘和开发,尤其是对民族教材等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对民族文化背景下“双语”教师尤其是本民族教师的培训,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 事实上,以“普九”标准计算,2005-2010年甘孜藏区中小学校教学设备、危房改造、教师培训、中小学校职业教育基地、教学试验场所建设等的总投入需8亿多元。而甘孜藏区教育投入则主要依靠《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两基攻坚”计划的支持,两项计划从调查了解信息测算,未来5年内国家和四川省的两项计划的投人大概在5亿元左右,尚缺口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