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考察报告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37: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标准实用文案

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考察报告

县教育局党委:

2008年11月27—30日,教育局卢启印副局长带领教研室及部分中心学校校长、初中校长赴我省南阳市西峡县学习考察了由西峡县创立并正在推广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通过听课观摩、座谈交流、参加报告会、实地查看等形式,对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一般操作流程及推广运用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学习和考察,此行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现从以下四方面对这次考察活动简要总结汇报如下: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生成背景及成效

与许多地方一样,西峡也一度遭遇县域教育改革的困惑,也曾为面临的教育转型而束手无策,西峡教育界不会忘记在2002年的南阳市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被12次点名,12次点名不是表扬,而是按照不同指标均被排在了最后几名,西峡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上任不久的教育局孙占梅局长决心要解放思想、找准切入点,尽快实现县域教育的突围和转型。2003年12月孙局长带领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普及各科教研员赴江苏学习洋思经验,正是这次学习之旅,开启了西峡教改的新篇章。

在实践洋思经验中他们发现,洋思课堂把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型变成思考型,是教育理念的重大改革,但洋思的课堂依然是老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师预设问题多,学生被动思考多,整堂课仍然是学生解答问题多,提出问题少,过于注重学生“答”,忽略了让学生“问”。而他们经认真思考认为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学“答”最多只能做到“青出于蓝而止于蓝”,只有学会了发“问”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探索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应鼓励学

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在教研室杨文普主任的带领下,在广大教师、校长和教研员的不断学习、借鉴和实践中,他们逐步总结生成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试用几年来,该县中招成绩连续四年全市领先,高招成绩连续四年增幅全市第一。不仅如此,近年来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辍学、逃学和课堂上的睡觉现象消失了,学生观察、发现、质疑、探究习惯逐渐形成,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新知、学生学习新知的三个重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或者说课堂 操作流程来看包括四个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

文档

标准实用文案

第一步:“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一般涉及三个步骤。①创设问题情景。上课刚开始教师就要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②设置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针对不同课型,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提出,若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明白: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③学生自探,也就是学生针对自探问题学习文本,自主探究,这里要让学生做到三个明确:一要明确本次自学内容或范围;二要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

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操作);三是明确自学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和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要解的“疑”既包括设疑自探中所设的“疑”,也包括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的疑问。这里的“合探”一般包括三种形式①提问与评价。操作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