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2:22: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答:三公为三个重要职位,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而九卿则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九卿当中主要有太常、宗正等。

2. 答:尚书台为官署名,东汉时设置,是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名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等职位,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3. 答: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三司会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

4. 答:嫡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它在商代后期已经确立。宗法制的特点在于区分嫡庶长幼,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继承制度,一般情况下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这种制度使皇帝至上的专制制度更加巩固。

5. 5. 答: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个机构;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职能部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开始建立于隋朝,到唐代完善。三省长官在隋唐均为丞相。

6. 答: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制度建立于西周,主要分封血缘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抵御外族侵略。诸侯实行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负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前期分封制有力地巩固维护了国家政权,但后期中央权力逐渐削弱。后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又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7. 答:改土归流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它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8. 8. 答:翰林学士是官名。始设于南北朝,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德宗时,翰林学士在皇帝身边充任顾问,起草机密诏书,使得其实际上的权力日重。

9. 答:郡县制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对地方实行郡、县二级政权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是建立于战国时期,随分封制被兼并战争破坏,大国开始将兼并小国改为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郡的设置比县稍晚,且规格比县要低。? 二、简答题

1. 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皇权与神权结合,皇帝至高无上。

第二,皇帝的权力高度集中,皇帝至上。

第三,皇帝独尊,全国百姓、官员都是皇帝的臣仆。

2. 简述均田制的内容

答:(1)男子15岁以上,授种粟谷的露田40亩,妇人20亩。奴婢同样授田。耕牛1头授田叨亩,限4头牛。授田视轮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授田不准买卖,年老或身死还田,奴婢和牛的授田随奴婢和牛的有无而还授。

(2)男子授桑田20亩。桑田世业,不必还给国家,可传给子孙,可卖其多余的,也可买其不足20亩的部分。产麻地男子授麻田10亩,妇人50亩,年老及身死后还田。 3. 元代\一省制\概述

答:元朝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执掌最高军政事务的仍为枢密院,但地位较中书省低。长官为枢密使,其下有枢密副使、同知院事等官。 4. 简秦朝时期三公的涵义及职能。

答:三公分别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由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寺构成中央的中枢机构。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5. 春秋战国时期的宰相制度萌生情况概述。

答:春秋时期,各国中央的主要高级官职承袭西周的制度,并无太大变化,但此时各国都各自出现了辅佐君主来处理朝政的官职。这些官职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有些诸侯国直接称其官名为\相\。战国时期,宰相制度初步形成。宰相协助君王处理全国政务,由其任免。 6. 简述汉代“对策”与“射策”的考试方法。

答:对策始于汉文帝,主要应用于贤良方正等科。又称策问或策试。即由皇帝提出问题,由应试者作口头或书面的回答。策问内容主要是时政、经义等方面。射策类似于抽签考试。即由主考官先拟出许多道题。将试题分别写在竹简上,封存后致于案桌之上,考试时由被试者随意抽

取。进行当场解答。依据回答的优劣分为甲乙二等。射策的考试对象主要是明经及博士。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义。 7.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答:第一,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政权合理性的依据,以政权和神权作为制定制度的标推,是一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依然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第四,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加强,显示出政治制度的集权化、严密化、严酷化和任意化的特点。?

第五,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使中国政治制度史出现人治的特点。 第六,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的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利阶层,对不同的阶层采用不同的对待方法。?

第七,中国一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国家,不论是以汉族统治集团为主,还是以其他民族统治集团为主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 8. 唐代宰相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宰相是集体的而非个人。

第二,有共同的办公地点和集体议事会议称为\政事堂\。

第三,既有分工,又集体议政。决策、审议、执行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办事效率高,政策性失误相对较少,有利于唐代政局之相对稳定。

第四,科举进士逐渐成为宰相来源的主体。唐代大兴科举,科举宰相日益增多并逐步成为中枢系统的主体。

第五,使相制。唐代后期,有一种特殊的宰相称为\使相\,多指节度使兼宰相。这种使相实为优崇性职务,并不过问宰相政事,因此并非实际上的宰相,至于以宰相衔兼地方节度使、盐铁使等的也可称为\使相\。但这种宰相兼任外官的使相,回朝后一般还继续行使宰相权力,这与以外官兼宰相的\使相\有所不同。? 9. 简述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自国民党政府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发挥国民党的具体职能;第二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以国防最高委员会统一指挥党政军,并代行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