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20:37: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载人飞船
【教学目标】
1.了解载人飞船及其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的结构及运行过程。
2.通过探究实验,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并认识到火箭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3.了解祖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体会发展祖国航天事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认识载人飞船及其运载火箭。
2.知道火箭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二)难点
1.找出影响探究实验结果的因素。
2.依据“控制变量法原则”选择实验所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秒钟内,我们能“走”多远? 问题延伸:如果,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呢?
分析:百米飞人、自行车、F1赛车、战斗机、运载火箭1秒钟内所能“走”的最远距离。 得出结论:人类可以运用智慧,凭借工具使自己“走”得更远。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能够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去探索广阔的宇宙空间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载人航天器》。 二、活动一:认识载人飞船及其运载火箭
活动目的:
1.观看水火箭发射视频,能够从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各种“力”。 2.认识载人飞船及其运载火箭的结构和功能。
3.知道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圆了华夏千年飞天梦,增强民族自豪感。 4.了解神舟飞天的过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 / 3
活动意图 复习曾经学过的“力”——压观看水火箭发射视频,找出其力、重力、摩擦力、阻力、作用力中的各种“力”。 与反作用力等。指导学生能够通过剖析现象,指出各种“力”的存在。 复习已学过的力学知识,有助于理解火箭发射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名称猜测功能,培养学生猜测力。 培养观察记忆能力。 创设交流互动观看图片和视频介绍,认识运载火箭的名称、组成和用途。 观看视频介绍,认识载人飞船的结构。 学生根据所知,说出“中华飞天第一人”是谁,并谈一谈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还有哪些了解。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指导学生指出载人飞船的哪一段是用于载人返回的。 指导学生明确杨利伟在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平台,锻炼学生表达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能力,展示个人课外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了解运载知识量。 通过直观感受,创设航天情境。 通过讨论解惑,达到群体提高。 观看神舟飞天模拟动画。 火箭是如何把载人飞船送到太空的。 谈谈你对神舟飞天产生了哪疑问或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解决新生成的疑问。 三、活动二:探究流线型物体能否减小空气阻力的实验
活动目的:
1.联系生活经验,能猜测出流线型设计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2.能够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设计探究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我国长征系列火箭,找出不同型号火箭的共同点。 指导要点 引导学生从外形设计上观察,总结出火箭的流线型设计。 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 联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流线型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工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活动意图 培养观察总结能力。 采用了流线型设计,总结出其共“类比法”的能力。 性。 尝试运用控制变量法原则选择
引导学生比较模型特征,分析 2 / 3
提升学生设计“探究流线型物体能否减小空气阻并找到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确实验和分析实验的力的实验”所用模型。小组合作,定实验中的定量。再根据“控制变能力,巩固“控制变运用实验来验证猜想。 量法”的原则选择实验模型,并进量法”,加强小组合一步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 四、活动三:比较已有航天器 畅想未来航天器
活动目的:
1.了解航天飞机的结构和运行过程。
2.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找出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及其运载火箭两种载人航天器各自的优缺点。
3.总结两者的利弊,指出未来航天器的发展方向。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引导学生明确:“航天飞机的通过图示了解航天飞机的结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特殊功能”,它和运行过程。 是可以部分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 选出你所推崇的载人航天器。 (可参考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阐述理由,要客观准确,有理有据。 活动意图 使学生明确“结构决定功能”的道理。 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预言未来的能力。 作意识。 学生在分析两者利弊的基础引导学生能够畅想未来,预言上,畅想未来航天器的发展方向。 未来航天器将具备的优越性能。 五、结束语:
师:好,就让我们承载梦想,飞向未来。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吧!或许,未来神舟X号飞船的设计师就是你呢!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