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例题讲解 专题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学案(无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00: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试卷※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分析与设计

一、光合作用发现历程中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 1、1864年,德国 萨克斯(Julius von Sachs)

暗处理的目的: 实验的自变量: 实验目的: 实验结论: 2、1880年,美国 恩格尔曼(C.Engelmann)

实验结论: 在光下进行 ,产生 3、基于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研究

1930年, Van Niel 发现某些光合细菌在光照下,可利用CO2、硫化氢进 行细菌光合作用,在产生有机物的同时,产生单质硫,但不释放氧气。

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产物仔细比较,提出假设: 光合作用产生的 来自于水

4、1941年 美国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推 荐 下 载

※精品试卷※

实验结论: 5、卡尔文循环

1414

1945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

1414

作用,然后检测C在不同 中的出现顺序,寻找C的转 变途径,于1954年阐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变成有机物的途径, 即卡尔文循环。

二、典型例题

1.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的位置和名称 。 ⑵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 色素带。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 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 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⑶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 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 加。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请简述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2.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锥形瓶中,如图甲所示。在连续60分钟监测 过程中,植物一段时间以固定的光照强度持续照光,其余时间则处于黑暗 中,其他外界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瓶内CO2浓度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据此分析可知

A.最初10min内,瓶内CO2浓度逐渐下降,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B.第20~30min内,瓶内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呼吸作用逐渐增强 C.第40~60min内,瓶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大致相等 D.瓶内植物在照光时段内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平均为90ppmCO2/min

推 荐 下 载

※精品试卷※

3.将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 其中一片叶。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 理后,滴加碘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叶片置于黑暗中两天的目的是使叶片脱色

B.要研究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Y和W部 位

C.X和Y两部分显色结果对照,能证明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 D.显色后X为蓝色,Y和Z为棕黄色

4.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光合作用时,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了一些相关的数 据,并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下图所示的坐标图。其中,曲线a:光照非常弱, CO2浓度最低(远小于0.03%);曲线b:适当遮荫(相当于全光照的 1/25),CO2浓度为0.03%;曲线c:全光照(晴天不遮荫),CO2浓度为 0.03%;曲线d:全光照,CO2浓度为1.22%(注:净光合速率=真光合 速率-呼吸速率)。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这个实验中,科学工作者研究了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

⑵每条曲线都有一个峰值,这个峰值所对应的温度是相应条件下光合作用 (以净光合速率为指标)的 。该温度的变化趋势 是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提高而逐渐 。 ⑶当曲线b净光合速率降为零时,真光合速率是否为零? 为什么?

⑷本实验中,在 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

不论其它因素如何变化,当超过一定温度范围时,净光合速率都会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 。

推 荐 下 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