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与思考-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3:40: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任务驱动式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与思考

一、高效课堂与任务驱动 《2018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中提到:“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在各科目考试内容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扩大选材范围,突出首都特色,贴近生活,注重实践。”从这份改革方案和近两年的中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考变得更加注重“趣、活、宽、实”,这是在给我们指出教学的方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知识掌握不必过于精深,但要懂得灵活运用,知识面要非常宽,同时也要格外重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也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这样的改革,使得我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升学需求的教学目标能够统一起来,我们的课堂也可以更加开放更加高效。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在《课标》的引领下,我在教学中努力地探索和思考,发现“任务驱动法”正是这样一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各方面潜能,也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的核心就是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再现式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探究学习。

2010年至今,我做了一系列关于任务驱动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研究伊始,查不到任何这方面的文献,因为“任务驱动法”开始只是被用在信息技术等可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上,于是我就自己找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任务驱动的知识,在教学中多方探索和尝试,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形成了《丑小鸭》《黄河颂》《狼》《苏州园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代语文?游西南》几个颇受好评的课例,“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契合了初中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其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之下,动眼、动手、动耳、动口、动脑,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其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建立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任务驱动式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

任务驱动式的课堂一般有以下流程: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2.分解任务;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4.评价反馈。下面,我将

结合几个课例来做具体介绍。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任务是任务驱动式课堂的首要而又关键的环节,教师应在认真分析教材、教学目的、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将教学目标结合真实情境合理地转化为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之下,激发学习兴趣,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丑小鸭》,我设计的是拍电影的任务;《狼》是配合艺术节课本剧的比赛设置的改编课本剧的任务;学习《黄河颂》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大合唱中的诗朗诵,因此设置的是设计“群诵”方案的任务,学习《苏州园林》的时候,学校正好要重新修建小花园,所以就让学生尝试模仿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设计学校的小花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经典的驳论文,初三学生正是热爱辩论的时候,于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还原当年这一场激烈的辩论;编写《时代语文》时,我分到的是九年级阅读结合西南地理历史文化知识的部分,于是根据内容安排了设计毕业旅行方案的任务。

通过以上这些实践,可以总结得出,在设置任务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几个原则:(1)目的性:所设计的任务需反映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才有实施的价值。(2)真实性:任务设计要结合真实生活情境,这样的任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实用性:任务必须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