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19:29: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教育学部分 填空题
1.教育最基本的一个社会属性是永恒性。
2.指导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1992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社会文明的程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速度,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最普遍、最经常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5.一名教师是否能够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 6.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 7.基础性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填空题
1.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的目的以及是否需要_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2.12岁以上儿童注意力可维持30分钟。
3.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4.刚入学儿童感知字形时,注意形状而不注意方位。 5.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叫做短时记忆。
6.小学儿童记忆的保持以视觉加工为主。
7.看到浮云,自然而然想象为人面、奇峰、异兽。这种心理现象叫做无意想象__。
8.小学儿童幻想正处在由 向现实过渡阶段远离现实。 9.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去接受一个新概念。这一掌握概念的形式即为概念同化。
10.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_。
1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2.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_阶段。
13.经典条件作用论是由_巴甫洛夫_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的。
1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5.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_练习_。 16.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_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17.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18.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19.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_,可将其分为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20.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c)。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d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
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 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c)。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组成是( b)。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D.大多数学生
7.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c )。 A.理性的惧怕 B.原因不明的惧怕 C.非理性的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8.对一件具体的事物、动作或情境的恐惧称之为(b )。 A.泛化恐怖症 B.单纯恐怖症 C.广场恐怖症 D.社交恐怖症
9.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d )。
A.心理测验 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10.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B.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C.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D.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11.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12.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c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3.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b )。 A.自我控制训练 B.肯定性训练C.自我强化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1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d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5.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b )。
1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简答题
1.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⑴相似性; ⑵原有认识结构;⑶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⑴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⑵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⑷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有哪些特征?
⑴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⑵学习策略的特征:
①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② 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③ 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④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4.小学生中易产生哪些心理障碍?
⑴儿童多动综合症; ⑵学习困难综合症;⑶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⑷儿童厌学症;⑸儿童强迫行为。 5. 简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
⑴发现教学; ⑵情境教学; ⑶合作学习。 6.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系统性 7.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课外辅导学生要注意:
(1)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辅导的内容、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目的明确,着重启发。每次辅导要有计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疑难的门径。
(3)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
(4)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辅导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难、存在的问题、个人的体会等作好记录,既可使讲课有的放矢,又可积累资料、掌握规律,有预见性地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
8.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
体内容。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联系实际分析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存在无知识的智力,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以相应的智力发展为条件。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智力发展的水平。个体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智力水平。
(2)智办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知识不等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寡并不代表智力发展的高低,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不等于智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智力。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②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③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参与意识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
分
一、基本国策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教育 第四章 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
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保护学生视力。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教师队伍建设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