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复习资料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1 3:12: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际贸易理论复习资料

? 第一章

1. 贸易理论是如何解释贸易实践的?

思路:

? 第二章

2. 证明李嘉图模型。

思路:

第一点,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有: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商品; 2、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每国的劳动力资源在某一给定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且具有同质性,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4、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只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异,并且两国的技术水平都保持不变; 5、规模报酬不变; 6、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没有经济利润; 7、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 8、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9、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因此,不用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

第二点, 在比较优势模型中,生产和贸易的模式是由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为了清楚的说明这一模型,我们假设这两个国家是“中国”和“美国”。两国都生产大米和小麦,但生产技术不同。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

源,都是100人。由于生产技术的不同,同样的劳动人数,可能的产出是不同的。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大米,假设中国可以生产100吨,美国只能生产80吨。如果两国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小麦,假设中国能生产50吨,而美国能生产100吨。以下证明的例证均为基于这一假设。

第三点, 产品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来确定。(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表达为: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B)=

产品 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 )产品 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 )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2)用相对成本衡量。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产品B)=

单位产品 的要素投入量( )单位产品 的要素投入量( )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别国生产同样产品

的相对成本,该国就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3)用机会成本来衡量。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例如小麦)为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大米)的数量。用大米来衡量每单位小麦产量的机会成本为:小麦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大米产量( )增加的小麦产量( )

。计算得出大米的机会成本:中国为0.5吨小麦,美国为1.25吨

小麦,中国大米的机会成本低,具有比较优势。同理。美国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低,具有比较优势。

第四点,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一国欲从出口获利,只需在该产品的生产商有比较优势而不一定要有绝对优势。一国可能会在所有的产品上不具有绝对优势,但一定会在某些产品拥有比较优势。因此,任何国家都可以有能够出口的产品,都有条件

参加国际分工与贸易。

第五点, 一国的利益所在(从总体均衡分析)

在总体均衡的分析中,我们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供给,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总需求。如图(a)、(b),中美两国在发生贸易之前,各自根据社会的需求偏好(社会无差异曲线CIC0)和生产能力(生产可能性曲线PPC)选择S0点为生产的均衡点,C0点为消费的均衡点。无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如果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本国生产的产品完全用于本国消费,即S0与C0点重合。如果两国发生贸易,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美国会专门生产小麦并向中国出口一部分小麦以换取大米,中国则集中生产大米并出口一部分大米跟美国换小麦。各国的生产点都会从原来没有贸易时的S0点转移到S1点,然后根据国际价格进行交换。在此,我们假定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即每吨小麦可以交换1吨大米。在给定的国际价格下,各国根据自己的社会消费偏好进行最优选择。各国都会在自己的社会无差异曲线(CIC0)与国际价格相切的点(C1)上决定两种产品的消费。假设中国在这一点上需要消费70吨大米,中国就可用余下的30吨大米去跟美国人交换小麦。在国际价格为1:1的情况下,中可以获得(进口)30吨小麦,总的消费量为70吨大米和30吨小麦。美国根据同样的道理选择他们的消费,在国际价格下出口一部分小麦以换取大米。在均衡点上,美国进口的大米量与出口的小麦量,正好等于中国相应的出口和进口量。生产(S1)与消费(C1)之间的差别就是国际贸易量,C1ES1三点组成的三角被称为“贸易三角”。

小麦 P1=1 CIC1 C0 (S0) P0=1/2 50 CIC0 C1 30 PPC 25 进口 S1 50 70 出口 (a)中国市场 小麦 100 PPC 出 口 70 进口 C0 (S0) C1 CIC1 CIC0 P1=1 P0=1.25 80 大米 100 大米 PPC 28 30 (b)美国市场 进一步分析,我们看到从贸易中获得的社会福利非别来自于“交换所得”和“专业化生产和分工所得”两个部分。在总体上都可成为“配置所得”。1)交换所得。假设中国在与美国进行贸易并不改变生产结构,即仍然生产50吨大米和25吨小麦,但中国大米的相对价格是0.5,而美国大米的相对价格是1.25.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愿意将50吨大米的一部分与美国交换。交换的结果是的中国大米消费减少小麦消费增加,并达到了新的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如图,社会福利水平从CIC0提高到CIC0’.2)配置所得。假设在新的国际价格下,中国的生产发生了变化。中国生产大米有比较优势,出口大米有利可图,这样,中国将全部资源用于大米的生产而不用于小麦的生产,美国正好相反。然后两国进行交换。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是的中国有能力将消费点进一步从B点移到C点,并使社会福利提高到CIC1。这一部分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分工所得”。所以,参与国际贸易的总收益来源于“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两部分。

第六点, 通过以上总体均衡分析,概括得出李嘉图模型的结论为:每个国家都

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3. 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

福利水平变动。 思路:假设小国情形

P PW

P0

出口品市场 进口品市场

S P

E A DB S P0 PW A BE D Q Q (1) 出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W,

价格的提高使消费者剩余减少P0PWAE,但生产者剩余增加PWP0EB,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2) 进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W,

价格的降低使消费者剩余增加P0PWBE,但生产者剩余减少PWP0EA,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4.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4个国家生产1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

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