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3 22:14: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答案

【答案】

1.A 2.C 3.C 4.B 5.A 6.D 7.B 8.D 9.A 10.C 11.B 12.C 13.B 14.C 15.B 16.D 17.D 18.D 19.①③⑥⑨;②⑨;④⑤⑦⑧;①③⑥ 20.1:1:1;2:3:3;5.6g

21.0.1;0.2NA;5:4;5:4;4:5

22.过滤;蒸发;蒸馏;分液;分液漏斗;烧杯;③;②;①;④ 23.BCAFED;无影响;偏高;重新配制

【解析】

1. 解:A、HCl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故为电解质,故A正确; B、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C、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故为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别,应注意的是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 解:n(CO2)=则水的物质的量为故选C. 根据n=

==

结合物质的分子构成计算.

mol,n(O)=mol,质量为

mol, mol×18g/mol=

g=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 3. 解:A、6.72LCH4的质量是m=

M=

×16g/mol=4.8g,3.01×1023个HCl的质量为

0.5mol×36.5g/mol=18.25g,0.2molNH3的质量是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关系是④<①<③<②,故A正确;

B、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密度关系为:①<④<③<②,故B正确; C、3.01×1023个HCl的体积V=V=Vm=

Vm=0.5mol×22.4L/mol=11.2L,13.6gH2S的体积

×22.4L/mol=8.96L,0.2molNH3的体积V=0.2mol×22.4L/mol═4.48L,所以体

积关系为:④<①<③<②,故C错误;

D、6.72LCH4的物质的量为0.3mol,所以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3.01×1023个HCl的物

- 5 -

质的量为0.5mol,所以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13.6gH2S的物质的量为0.4mol,所以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8mol,0.2molNH3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氢原子数目和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氢原子数关系是②<④<③<①,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m=nM=B、根据ρ=

M=

M来计算;

=来计算或者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

子质量之比; C、根据V=nVm=Vm=

Vm来计算,或者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

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来回答;

D、根据公式计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氢原子数.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知识,可以根据所学内容来回答,较简单.

4. 解:A.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标准状况下0.5mol氢气的体积约为11.2L,故A错误;

B.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二氧化硫中含有1molS、2molO原子,总共含有3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数为3NA,故B正确;

C.4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氢氧化钠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L,溶液的浓度不是1mol/L,则无法计算100mL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目,故C错误;

D.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所得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B.

A.氢气为双原子分子,含有NA个原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标况下0.5mol氢气的体积为11.2L;

B.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二氧化硫中含有3mol原子;

C.氢氧化钠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无法计算氢氧化钠的浓度,则无法计算100mL溶液含有的钠离子数目;

D.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5. 解:A、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氢氧化铁胶体含有氢氧化铁胶粒和水,是混合物,硫酸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其他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水,属于混合物,纯碱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错误;

C、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四氧化三铁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硝酸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错误;

D、氧气是由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盐酸中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物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有关的概念以及物质的组成进行. 6. 解:A.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乙酸是有机羧酸,水溶液中发生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B错误;

- 6 -

C.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才属于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故C错误; D.KCl和Al2O3在熔融状态下均导电说明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A.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乙酸是有机羧酸,水溶液中发生部分电离;

C.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才属于电解质;

D.KCl和Al2O3在熔融状态下均导电说明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电解质.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概念实质,注意判断的条件的理解应用,注意基础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7. 解:A.空气中有尘埃,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合;

B.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无关,故B符合;

C.胶体吸附带电微粒发生电泳现象,利用电泳的原理可将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故C不符合;

D.豆浆是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故D不符合; 故选B.

A.空气中有尘埃,是胶体;

B.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 C.胶体吸附带电微粒发生电泳现象; D.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

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要求学生熟记教材中提到的胶体的例子,是对基础内容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 解:A.纯碱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不是碱,故A错误;

B.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为混合物,酸为纯净物;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石灰水是氢氧化钙与水的混合物,碱为纯净物,NaHSO4是盐不是酸,Na2O2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NH3?H2O是弱碱,HNO3是酸,明矾是盐,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三氧化硫与水化合为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本题是对物质的化学式及分类的考查,对物质的名称、分类及化学式有较明确的认识即可顺利解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题目难度不大.

9. 解:A、NA个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二者的质量都是28g,质量比为1:1,故A正确;

B、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而相对分子量没有单位,应该是在数值上相等,故B错误; C、1mol氧气含有2mol氧原子,1molO2的质量等于2NA个氧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

- 7 -

D、分别由NA个水分子组成的冰、水、水蒸气中,水的个数相同、水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它们的质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A、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NA个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B、根据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相对分子量没有单位进行判断; C、根据1mol氧气含有2mol氧原子进行分析;

D、水分子的个数相等,物质的量相等,水的摩尔质量不变,所以三者质量一定相等.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间的关系,通过本题充分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掌握情况.

3+++2--10. 解:溶液呈电中性,则满足:3c(Al)+c(K)+c(H)=2c(SO4)+c(OH),

+-3++

由于溶液中c(H)和c(OH)很小,可忽略不计,则有3c(Al)+c(K)=2c(SO42-), 则:3×0.4mol/L+c(K+)=2×0.7mol/L,

+

所以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c(K)=2×0.7mol/L-3×0.4mol/L=0.2mol/L, 故选C.

3+++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溶液中应满足:3c(Al)+c(K)+c(H)=2c(SO4)+c(OH),

由于溶液中c(H+)和c(OH-)很小,可忽略不计,则有3c(Al3+)+c(K+)=2c(SO42-),以此结合题中数据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混合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中电荷守恒的运用,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1. 解: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2-原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或SO4,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A错误;

B.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则用激光笔照射鸡蛋白溶液有丁达尔效应,说明鸡蛋白溶液属于胶体,故B正确;

C.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均可被高锰酸钾氧化,则某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则气体可能为SO2或乙烯、乙炔等,故C错误;

D.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则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焰色为黄色,则一定含Na元素,可能含K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

B.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

C.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均可被高锰酸钾氧化; D.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离子检验、胶体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及焰色反应,侧重物质性质及反应原理的考查,注意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2. 解:A、B、D中的物质均互溶不分层,则不能用分液法分离,只有C中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分层,且乙酸乙酯在上层,可选分液法分离, 故选C.

混合物能用分液法分离,则混合物不互溶,出现分层,结合物质的溶解性来解答.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3. 解:①容量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上下颠倒,所以使用前应查漏,故①正确; ②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和溶解溶液,应先在小烧杯中溶解,故②错误;

③若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故③正确;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