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自然角区域环境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自然角区域环境的创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6:21: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幼儿教育论文自然角区域环境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自

然角区域环境的创设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对活动区的理解不够深入,区域环境创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导致一些班级的区域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文章从自然角区域环境的创设入手,解析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创设的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创设方法以及区域活动的设计与管理。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然角;区域环境

活动区(角)、活动中心等教育形式始创于欧洲的早期教育机构。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界流行“开放教育”思潮,以游戏活动为主,创设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环境成为早期儿童教育的主流。活动区更被看作为一种“学习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海斯科普(high/scope)课程模式,实现关键经验的各种活动就是以各个“兴趣区”或“活动区”为中介展开的。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不断传入,活动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各种区域活动更是在幼儿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

些教师对活动区的理解不够深入,区域环境创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如有的幼儿园设置活动区机械照搬别人的做法,幼儿不感兴趣,活动区流于形式;有的则设置不当,相互干扰,未能充分发挥各区的功能;有的教师不知在区域中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和怎样调整材料;有的随意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品种单一,缺少变化;有的则一味追求装饰漂亮,教育价值不强,成为摆设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与开展,并由此导致一些班级的区域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本文拟从自然角区域环境的创设入手,解析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创设的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创设方法以及区域活动的设计与管理。

一、创设活动区的目的

作为活动区的创设者和组织者,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设立活动区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的环境装饰,还是一种教育形式?

心理学的理论与教育实践证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都建立在与环境、材料直接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幼儿必须利用各种感官,通过观察材料、感知材料、操作材料,才能获得各类经验和知识。幼儿的认知需要通过操作物体而获得,也需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因此,幼儿需要一个自由的、可操作的、能激发其活动愿望的学习空间来开展属于自己的

活动。在这个空间内,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实验、创造或装扮、探索,可以开展个别活动或是和同伴合作开展集体活动。可见,区域活动的实质是幼儿自由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创设活动区域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开放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由此可见,活动区绝不是简单的环境装饰,或是教师用于过渡环节及打发课余时间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教育形式,是幼儿教育课程的一个部分,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自然角区域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

自然角是幼儿园班级教室中专门辟作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实验用品之用的角落。它是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培养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自然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形式。

自然角所陈列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教师从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中精心选取的。通过教师有指导的分层次集中投放展示各种材料,自然角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观察自然的窗口,使他们能自由地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兴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