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8)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15:06: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学设计

一、说学情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高一年级的学生尤其应培养阅读把握教材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高中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说教材: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思考:到20世纪50年代时,斯大林模式是否仍然有其优越性呢?导入新课。讲清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使学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戈尔巴乔夫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导致苏联解体。

3、苏联的解体只能看作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已经僵化而又长时期改革所导致的失败,而决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苏联解体的教训说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性,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导向的重要性。

4、培养探究学习能力的养成,组织小组讨论: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为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去搜集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全班讨论会上对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谈谈自己是如何找到这些材料和得出结论的,与同学分享和接受同学的批评。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做出总结)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开展讨论,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阅读恩格斯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理解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学习过程,能够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能够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通过对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原因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苏联解体的经过和

苏联解体的原因。

难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苏联解体的经过,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通过探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能够清晰认识苏联的解体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并总结我们中国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5、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要求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走访一家国营企业,了解过去斯大林模式对当时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现在企业的经济发展有了哪些新特点?情况如何?谈谈你的感想,写一个调查报告。

七、教学过程

前两节课我们了解了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让我们一起来总结前两节课的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联(苏俄)的经济建设之路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初期曾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却严重制约着苏联经济的发展。

一、赫鲁晓夫改革----------摇摆不定 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显露。 (2)斯大林逝世为改革提供契机与可能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政治上高度集权,以党代政,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继任的苏联领导人开始进行改革,试图改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内容 (1)农业: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 (2)工业:扩大地方权力 (3)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

那么赫鲁晓夫的改革失误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1)农业: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

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

(2)工业:虽扩大地方权力,但企业在经济上没有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 (3)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但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3、评价:

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 4、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没有结合国情;

②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③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④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根本原因)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改革的内容:

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2、改革的成效:改革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上升到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上升到85%。

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965年的10m2,提高到1981年的16m2。 3、改革的不足:

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么失败?

①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修补性的改革;②执政后期趋于保守;③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

由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两任领导人的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没有改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的政治经济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轮到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了,他能够避免重蹈前任的覆辙吗?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