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区文科班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2:44: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一

区,文科班)

(范围:必修三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

第Ⅰ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第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取答案一律填涂到答题卡上。) 1.右图漫画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图中文字为:灾祸的里面隐藏着幸福) ( ) A.老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2.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

思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想思想主张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3.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谷,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

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理先气后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5.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

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6.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 )

A.日本派出遣唐使 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 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 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7. 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书法艺术 C.篆刻艺术 D.戏剧表演

8.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探花”,还叫“拨花”。它以粗布为原料,用染料直接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在布贴画中以延川布贴画最为著名。延川布贴画作品应属于( )

延川布贴画

A、文人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宫廷画

9.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 ( )

A.《诗经》 B.《离骚》 C.《吊屈原赋》 D.《春望》 10.《中国戏曲真神奇》中这样唱到:“行船只需桨在手,扬鞭即可把马骑,挥臂游出五湖水,抬脚便是上楼梯”。这反映了中国戏曲的什么特点( )A.程序化 B.生活化 C.写

实性 D.虚拟化 11

.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

为 ( )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12.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些宗教题材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因为它们 ( )

A.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 B.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

C.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 D.贬低了神的地位,提高了人的形象

13.“必须训示基督教徒,如果他们看见一个贫苦困难的人置之不顾,而使用自己的钱去购买赎罪券,

那么他所得到的不是教皇所应许的赦罪,而是上帝的愤怒。”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 ) A.薄伽丘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伏尔泰

14.欧洲启蒙思想家大都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

此他们都主张( )

A.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B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D.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15.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840 22 1870 14.8 1900 8.4 1920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6.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十日谈》

17.某同学在欣赏一幅作品是看到了这样一组词“变形”“夸张”“抽象”,他看到的作品最有可能是( )